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交流合作
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少年”青训营圆满收官:获多国官员点赞
7月19日,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应急总医院)主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管委会协办的“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在青岛闭幕。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近30名青少年代表圆满完成了全部活动内容,获颁由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大使亲自授予的结营证书。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与“应急少年”合影留念 “应急少年”是应急总医院于2024年发起的面向青少年生命安全能力提升的系列活动。作为上合组织框架内首个青少年应急医学教育项目,本次青训营在亚洲合作资金支持下,围绕应急医学主题,精心设计了多项主题研学活动。活动期间,少年们走进中国国际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和青岛航空飞控中心,近距离观摩直升机医疗转运流程,体验救援设备操作,了解空管指挥,全方位感受航空医学的魅力;在中国海洋大学,少年们参观了海洋生物博物馆,学习了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少年们了解了上合组织各国的文化,促进了跨文明交流互鉴;在中国科技馆,在青岛海军博物馆……每一个行程都让少年们收获满满。特别是在青岛航空基地,少年们依据此前学习的心肺复苏技术,配合胶州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完成了面向飞行人员的应急救护科普活动。 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上合组织秘书处的大力支持,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在开幕式上致辞。7月18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为少年们颁发证书并合影,他高度评价训练营的实践意义。他指出,上合组织一向重视青年发展,“应急少年”项目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自救互救能力,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了团结协作的种子,为上合组织应急领域合作注入了持久动力。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勉励“应急少年”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为“应急少年”颁发证书 此次活动给少年们带来了丰富有趣的知识、富有挑战性的体验、志趣相投的伙伴与创新奋进的成长动力,少年们纷纷通过写信或录制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对此次青训营的感悟。 少年们以文字或视频方式发表对此次活动的感悟 少年们以文字或视频方式发表对此次活动的感悟 结营后,多国驻华官员向主办方致谢。上合组织秘书处官员表示:“向所有促成这一美好旅程的中国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青少年获得的技能与知识将成为其未来征程的宝贵财富,特别感谢各方对营员的关怀照顾。”巴基斯坦驻华官员评价:“活动完美融合学习与乐趣,孩子们在交流中分享文化、建立友谊,这种多样性体验是无价馈赠,我们对此深表感激!”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官员强调:“感谢组织者、志愿者与翻译人员的辛勤付出,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急救技能,更建立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夏令营的教育意义与美好体验,将成为其一生难忘的回忆。” 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国际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青岛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大力支持。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28
“一带一路”国家应急医学救援物资管理研修班在京圆满结业
7月21日,由商务部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承办,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应急医学救援物资管理研修班在京结业。来自乌拉圭、保加利亚、冈比亚、格林纳达、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苏里南的32名应急医学相关部门官员圆满完成了为期14天的研修活动。 结业合影 应急总医院在此次研修班的课程设计中,聚焦应急医学救援场景下的物资全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理论授课、实操演练与文化交流相结合的多种形式,邀请了来自中国红十字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消防救援总队、防灾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授课,并安排参观了中科院心理所、甘肃省人民医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全方位向官员们展示了中国应急医学救援发展成果。 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 现场体验 研修班的内容受到官员们的高度评价。冈比亚官员拉明·加萨马特别赞扬中国在人道主义外交方面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并衷心感谢此次研修班为提升各国紧急医疗救援物资管理能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冈比亚红十字会渴望将本次研讨会上获得的知识和见解融入自身的国家工作,并期待未来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与中国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交流互动 集体合影 此次研修班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下的应急管理千人培训项目之一。年内,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还将围绕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医学救援和跨境应急医学救援开展两项援外培训项目。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28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开营
7月1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在京开营,26位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少年代表参加了训练营。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曹杰致开幕词。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在致辞中指出,上合组织高度赞赏中方提出的“应急少年”这一有益倡议。青少年工作一直是上合组织的优先领域,为青少年创造接受优质教育、掌握专业技能、参与积极建设性活动的有利环境,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消极影响是上合组织一贯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为培育高尚品德、爱国精神、包容意识和相互尊重的下一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致辞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表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中文里,“少年”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自2024年起,在提升青少年应急医学能力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3次举办“应急少年”活动,累计培训2.8万人。这次青训营,是中方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心送给上合组织各国少年的一份特别礼物!希望少年们不仅是未来安全的参与者,更是未来安全的守护者,是连接各国友谊的小使者和见证者!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致辞 入营少年们积极参与训练营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练习,并学习了危险生物咬伤的处理。 急救技能练习 专家授课 次日,青训营学员参观了北京市999航空救援基地,在救援飞机旁学习了航空医学转运的相关知识、标识、手势,并尝试了亲手把担架从救护车抬上飞机的全过程;少年们对救援飞机的内部构造大呼有趣,在下午制作太阳能救护飞机模型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审美;全天活动在少年们对无人机灭火和转运救援的惊叹声中落下帷幕。 17日,青训营启程前往青岛赴上合之珠、中国海洋大学等地开展活动。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18
深化国际人道合作: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交流座谈
6月19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研发教培基地,接待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代表Boris Kelecevic、区域法医事务负责人CheryI Katzmarzyk、医疗合作与政策部门主任Hussain Al-Dahwi等一行五人。双方针对遇难者遗体处理、国际人道法等领域的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应急总医院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刘智等参加座谈。 交流座谈 2022年9月,应急总医院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冠名为“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并授予应急总医院“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队旗。自命名以来,应急总医院多维度践行红十字精神,深化国际人道合作。在应急救援领域成果丰硕,积极参与“应急使命·2024”、第一届全国红十字救援队伍大比武等任务;传播红十字精神,与红十字组织合作培训中外学员超4000人;协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推动赛事范围扩大并承办新赛项;开展国际合作,“应急红玫瑰”“应急少年”等活动获多方支持且成果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此次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一行来访,再次体现了双方践行红十字精神、共同促进人道事业发展的决心与行动。 双方回顾了此前工作,CheryI女士对应急总医院自2019年以来在遇难者遗体处理的知识传播领域开展的多项培训工作感到非常暖心和欣喜,她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以便融入ICRC未来相关工作。 合影留念 交流中,刘晓川副院长和Boris副代表均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双方表示,要继续深化在知识传播与培训、生命安全能力提升、项目开发、展览展示方面的合作,期待今后能在进一步了解一线救援人员需求的前提下,开展专业化、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4
国际机器人关节置换先驱到访应急总医院,为智能骨科发展注入“国际强心剂”
6月16日,国际机器人关节置换先驱、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Dr. Hue Luu教授应邀访问应急总医院,开展了一场聚焦微创DAA髋关节置换与机器人精准手术前沿进展的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为应急总医院智能骨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国际动能。 Dr. Hue Luu教授是全球机器人关节置换领域的领航者,早在2013年就率先开展相关技术。在交流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核心技术。他介绍,借助机器人实时导航,可将假体定位误差控制在≤1°的毫米级精度,为微创技术筑牢根基。同时,他揭秘了DAA髋关节前方入路实现术后早期活动的核心机制——经肌肉间隙操作实现零肌肉损伤,这是患者24 - 48小时下床行走的关键。他还以曾为体坛传奇运动员进行DAA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深入剖析了决策逻辑,强调运动员对关节稳定性和快速康复的极致需求,与DAA的零脱位风险、早期活动优势高度契合。 学术交流现场 Dr. Hue Luu教授分享DAA手术操作经验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结合自身留学经历,与Dr. Hue Luu教授就“中美关节外科技术协同创新”展开深度探讨。双方一致认为,机器人赋能微创智能化手术是临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理念在应急总医院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有力印证。 孙劲文副院长与Dr. Hue Luu教授交流 在董巍主任陪同下,Dr. Hue Luu教授参观了骨科病房,他对医院骨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和智慧病房建设赞不绝口,尤其称赞床旁结算系统能大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他还指出,应急总医院常规开展的DAA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标准化流程与疗效已接近行业先进水平,特别是机器人辅助下的亚毫米级精度操作,为“精准微创化”提供了最佳方案。 董巍主任与Dr. Hue Luu教授交流 在孙劲文副院长见证下,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将共同推进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以及微创关节置换手术领域的合作。目前,随着全球领先的Mako智慧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应急总医院深度应用,医院骨科正式迈入亚毫米级精准时代。基于患者个性化CT三维重建的智能规划,实现了高精度的假体匹配,较传统手术误差大幅降低。通过仅6 - 8cm的微创切口(长度仅为传统术式一半),就能完成肌肉零损伤的手术操作。这套融合机器人精准控制与微创理念的技术体系,正将“毫米级精度、厘米级切口、小时级康复”的黄金三角,确立为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全新手术标准。 合影留念 此次Dr. Hue Luu教授的来访交流,为应急总医院骨科带来了国际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助力医院在智能骨科领域迈向新高度,推动医院关节外科技术实现新突破。 来源:骨科 审核:董巍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