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交流合作
跨越山海“医”路同行:12国应急医疗领域高级官员及专家在华研修成果丰硕
近日,由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协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紧急状态下应急医学研修班在京圆满结业。来自孟加拉国、波黑、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摩尔多瓦、纳米比亚、尼泊尔、巴勒斯坦、巴拿马、卢旺达、南非和冈比亚等12个国家的36名应急医疗领域高级官员和专家,顺利完成为期14天的在华研修任务。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米建英、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出席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证书。 研修班全体合影 研修班期间,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围绕应急医学体系建设、突发事件救援、航空医疗救援、智慧医疗等重点内容,系统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现我国在应急医学前沿技术、社区预警、航空救援及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在结业仪式上讲话 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处长缪国斌授课 应急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卢智利现场交流 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祖洁琛与研修班官员合影 应急总医院急救部主任张涛授课 应急总医院心内科主任范煜东现场交流 研修班官员参观应急总医院东院区 研修班官员在应急总医院东院区合影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应急救援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刘虎教授带领团队,首次引入数字化沙盘推演教学。学员借助多机协同混合现实任务舱、联合指挥研讨厅等平台,开展实战化模拟训练,有效提升了复杂环境下应急协同与指挥决策能力。 刘虎教授授课 数字化沙盘推演 为充分展现我国改革发展成就和应急医学体系建设进展,研修班专程组织学员赴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实地考察。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对该活动高度重视,副区长张玉庆出席相关活动并致辞。他表示,龙岗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将深圳基地建设视为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期待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加强经验分享和务实协作,共同提升区域应急医学响应能力。龙岗区卫生健康局局长许亦群,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负责人、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党委书记于建渤等陪同交流。行程中,研修班学员实地探访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龙岗中心医院),现场观摩了航空医疗救援演练,考察了高效运转的急诊救治体系、规范的低空救援流程以及先进的智能化应急医学装备。从概念的提出到实战的检验,深圳基地在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低空救援”常态化,并于近期完成首例航空医疗救援任务,标志着深圳东部“15分钟应急救援圈”初步建成,这一跨越式发展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转化医学平台负责人乐有为围绕医工协同转化作了专题分享。基地专门为研修班准备了“龙岗区应急医学装备展览”。区内精锋医疗、亚辉龙生物科技等16家重点医疗应急企业,集中展示了在智能装备、智慧系统、救援服务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充分体现了龙岗“卫企融合、产业赋能”的鲜明特色与雄厚实力,让各国专家直观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如何转化为应急救援的“即战力”。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交流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交流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交流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交流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参观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参观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交流 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合影 本期研修班内容详实、注重实效,得到学员一致好评。纳米比亚学员弗朗斯・穆普鲁阿与巴勒斯坦民防局官员塔里克・阿布奥马尔作为代表在结业式上发言,高度评价中国在应急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并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本国相关领域发展的具体实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积极与“一带一路”各国深化应急医学与人道救援领域的务实合作,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来源: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1
06
应急总医院周云芝团队创新成果亮相欧州呼吸学会年会,为肺部介入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202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2025)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隆重举行。作为全球呼吸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吸引来自160余个国家的约2万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全球呼吸健康”主题,探讨学科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创新。 2025年9月30日,应急总医院(北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云芝团队携两项前沿研究亮相大会,聚焦中央气道狭窄这一全球呼吸介入难题。周主任团队提出了系统化的临床解决方案及基于分子学研究的精准治疗策略,包括研究《Efficacy and Safety of Bronchoscopic Contact Las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1 Cases》和《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Airway Stent Placement in Central Airway Stenosis》。两项研究均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呼吸科紧密合作,搭建了国际化介入治疗平台,向全球呼吸领域专家展示了中国团队在肺部介入治疗方面的最新成果,获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与认可。 周云芝团队研究成果 周云芝团队研究成果 大会盛况,国际研究者驻足阅读 在临床创新方面,周云芝团队依托先进的接触式激光设备,对中央气道狭窄患者实施精准介入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手术操作高效简便,持续时间仅1至5分钟,出血量低,未发生气道穿孔、气胸或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患者气道通畅,呼吸困难评分显著改善,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为中央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在支架置入术后的微生物特征研究中,团队系统解析了气道微生物群在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动态演变,鉴别出核心微生物群,为干预肉芽肿形成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研究不仅为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支架管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也为个体化治疗策略和临床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两篇研究均受到壁报主题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Konstantina Kontogianni的高度赞誉,并在壁报讨论环节引发广泛关注与交流。 作为周云芝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者,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高婧博士(MD, PhD, 资深研究员)在大会上进行了海报展示。 结合上述临床与基础研究,周云芝团队在中央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领域构建了从技术创新、分子机制解析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研究链条,推动了精准治疗策略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国际化发展,为全球呼吸介入医学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与标准,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北京)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未来,周云芝主任团队将持续专注于肺部介入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力求通过技术与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精准治疗水平。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审核:周云芝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0
01
应急总医院两项成果入选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
9月2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结束之际,外交部公布了《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在313项成果中,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有2项成果入选,这是总医院在应急管理部的全力支持和应急总医院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也是中国在上合组织青年能力发展和应急医学治理中取得的务实合作典范。 《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文件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与“应急少年”们合影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首个青少年应急医学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应急救护、航空医疗救援等应急医学训练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应急医学领域良好合作和青年应急能力发展。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大使亲自为少年们颁发结营证书并发表简短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管理研修班 研修班合影 研修班围绕应急医学管理主题,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和座谈交流,分享了中国应急医学管理体制机制、智慧应急医学新模态、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与能力建设、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经验。 以上两项内容都是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具体推进,该中心是2024年由应急管理部依托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组建的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专注于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专业合作平台。中心积极开展应急医学救援、职业健康、心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促进区域应急医学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面向未来,应急总医院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为继续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应急医学合作贡献力量,为推动青少年应急医学能力提升展现担当,为促进应急医学管理现代化治理作出示范,并以高效的行动不断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坚定前行!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04
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少年”青训营圆满收官:获多国官员点赞
7月19日,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应急总医院)主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管委会协办的“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在青岛闭幕。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近30名青少年代表圆满完成了全部活动内容,获颁由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大使亲自授予的结营证书。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与“应急少年”合影留念 “应急少年”是应急总医院于2024年发起的面向青少年生命安全能力提升的系列活动。作为上合组织框架内首个青少年应急医学教育项目,本次青训营在亚洲合作资金支持下,围绕应急医学主题,精心设计了多项主题研学活动。活动期间,少年们走进中国国际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和青岛航空飞控中心,近距离观摩直升机医疗转运流程,体验救援设备操作,了解空管指挥,全方位感受航空医学的魅力;在中国海洋大学,少年们参观了海洋生物博物馆,学习了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少年们了解了上合组织各国的文化,促进了跨文明交流互鉴;在中国科技馆,在青岛海军博物馆……每一个行程都让少年们收获满满。特别是在青岛航空基地,少年们依据此前学习的心肺复苏技术,配合胶州红十字会的老师们完成了面向飞行人员的应急救护科普活动。 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上合组织秘书处的大力支持,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在开幕式上致辞。7月18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为少年们颁发证书并合影,他高度评价训练营的实践意义。他指出,上合组织一向重视青年发展,“应急少年”项目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自救互救能力,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了团结协作的种子,为上合组织应急领域合作注入了持久动力。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勉励“应急少年”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为“应急少年”颁发证书 此次活动给少年们带来了丰富有趣的知识、富有挑战性的体验、志趣相投的伙伴与创新奋进的成长动力,少年们纷纷通过写信或录制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对此次青训营的感悟。 少年们以文字或视频方式发表对此次活动的感悟 少年们以文字或视频方式发表对此次活动的感悟 结营后,多国驻华官员向主办方致谢。上合组织秘书处官员表示:“向所有促成这一美好旅程的中国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青少年获得的技能与知识将成为其未来征程的宝贵财富,特别感谢各方对营员的关怀照顾。”巴基斯坦驻华官员评价:“活动完美融合学习与乐趣,孩子们在交流中分享文化、建立友谊,这种多样性体验是无价馈赠,我们对此深表感激!”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官员强调:“感谢组织者、志愿者与翻译人员的辛勤付出,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急救技能,更建立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夏令营的教育意义与美好体验,将成为其一生难忘的回忆。” 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科技馆、中国国际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青岛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大力支持。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28
“一带一路”国家应急医学救援物资管理研修班在京圆满结业
7月21日,由商务部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承办,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应急医学救援物资管理研修班在京结业。来自乌拉圭、保加利亚、冈比亚、格林纳达、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苏里南的32名应急医学相关部门官员圆满完成了为期14天的研修活动。 结业合影 应急总医院在此次研修班的课程设计中,聚焦应急医学救援场景下的物资全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理论授课、实操演练与文化交流相结合的多种形式,邀请了来自中国红十字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消防救援总队、防灾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授课,并安排参观了中科院心理所、甘肃省人民医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全方位向官员们展示了中国应急医学救援发展成果。 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 现场体验 研修班的内容受到官员们的高度评价。冈比亚官员拉明·加萨马特别赞扬中国在人道主义外交方面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并衷心感谢此次研修班为提升各国紧急医疗救援物资管理能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冈比亚红十字会渴望将本次研讨会上获得的知识和见解融入自身的国家工作,并期待未来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与中国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交流互动 集体合影 此次研修班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下的应急管理千人培训项目之一。年内,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还将围绕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医学救援和跨境应急医学救援开展两项援外培训项目。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28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