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开营
7月1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在京开营,26位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少年代表参加了训练营。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曹杰致开幕词。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在致辞中指出,上合组织高度赞赏中方提出的“应急少年”这一有益倡议。青少年工作一直是上合组织的优先领域,为青少年创造接受优质教育、掌握专业技能、参与积极建设性活动的有利环境,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消极影响是上合组织一贯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为培育高尚品德、爱国精神、包容意识和相互尊重的下一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致辞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表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中文里,“少年”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自2024年起,在提升青少年应急医学能力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3次举办“应急少年”活动,累计培训2.8万人。这次青训营,是中方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心送给上合组织各国少年的一份特别礼物!希望少年们不仅是未来安全的参与者,更是未来安全的守护者,是连接各国友谊的小使者和见证者!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致辞 入营少年们积极参与训练营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练习,并学习了危险生物咬伤的处理。 急救技能练习 专家授课 次日,青训营学员参观了北京市999航空救援基地,在救援飞机旁学习了航空医学转运的相关知识、标识、手势,并尝试了亲手把担架从救护车抬上飞机的全过程;少年们对救援飞机的内部构造大呼有趣,在下午制作太阳能救护飞机模型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审美;全天活动在少年们对无人机灭火和转运救援的惊叹声中落下帷幕。 17日,青训营启程前往青岛赴上合之珠、中国海洋大学等地开展活动。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18
深化国际人道合作: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交流座谈
6月19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研发教培基地,接待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代表Boris Kelecevic、区域法医事务负责人CheryI Katzmarzyk、医疗合作与政策部门主任Hussain Al-Dahwi等一行五人。双方针对遇难者遗体处理、国际人道法等领域的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应急总医院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刘智等参加座谈。 交流座谈 2022年9月,应急总医院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冠名为“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并授予应急总医院“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队旗。自命名以来,应急总医院多维度践行红十字精神,深化国际人道合作。在应急救援领域成果丰硕,积极参与“应急使命·2024”、第一届全国红十字救援队伍大比武等任务;传播红十字精神,与红十字组织合作培训中外学员超4000人;协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推动赛事范围扩大并承办新赛项;开展国际合作,“应急红玫瑰”“应急少年”等活动获多方支持且成果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此次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一行来访,再次体现了双方践行红十字精神、共同促进人道事业发展的决心与行动。 双方回顾了此前工作,CheryI女士对应急总医院自2019年以来在遇难者遗体处理的知识传播领域开展的多项培训工作感到非常暖心和欣喜,她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以便融入ICRC未来相关工作。 合影留念 交流中,刘晓川副院长和Boris副代表均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双方表示,要继续深化在知识传播与培训、生命安全能力提升、项目开发、展览展示方面的合作,期待今后能在进一步了解一线救援人员需求的前提下,开展专业化、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4
国际机器人关节置换先驱到访应急总医院,为智能骨科发展注入“国际强心剂”
6月16日,国际机器人关节置换先驱、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Dr. Hue Luu教授应邀访问应急总医院,开展了一场聚焦微创DAA髋关节置换与机器人精准手术前沿进展的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为应急总医院智能骨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国际动能。 Dr. Hue Luu教授是全球机器人关节置换领域的领航者,早在2013年就率先开展相关技术。在交流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核心技术。他介绍,借助机器人实时导航,可将假体定位误差控制在≤1°的毫米级精度,为微创技术筑牢根基。同时,他揭秘了DAA髋关节前方入路实现术后早期活动的核心机制——经肌肉间隙操作实现零肌肉损伤,这是患者24 - 48小时下床行走的关键。他还以曾为体坛传奇运动员进行DAA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深入剖析了决策逻辑,强调运动员对关节稳定性和快速康复的极致需求,与DAA的零脱位风险、早期活动优势高度契合。 学术交流现场 Dr. Hue Luu教授分享DAA手术操作经验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结合自身留学经历,与Dr. Hue Luu教授就“中美关节外科技术协同创新”展开深度探讨。双方一致认为,机器人赋能微创智能化手术是临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理念在应急总医院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有力印证。 孙劲文副院长与Dr. Hue Luu教授交流 在董巍主任陪同下,Dr. Hue Luu教授参观了骨科病房,他对医院骨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和智慧病房建设赞不绝口,尤其称赞床旁结算系统能大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他还指出,应急总医院常规开展的DAA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标准化流程与疗效已接近行业先进水平,特别是机器人辅助下的亚毫米级精度操作,为“精准微创化”提供了最佳方案。 董巍主任与Dr. Hue Luu教授交流 在孙劲文副院长见证下,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将共同推进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以及微创关节置换手术领域的合作。目前,随着全球领先的Mako智慧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应急总医院深度应用,医院骨科正式迈入亚毫米级精准时代。基于患者个性化CT三维重建的智能规划,实现了高精度的假体匹配,较传统手术误差大幅降低。通过仅6 - 8cm的微创切口(长度仅为传统术式一半),就能完成肌肉零损伤的手术操作。这套融合机器人精准控制与微创理念的技术体系,正将“毫米级精度、厘米级切口、小时级康复”的黄金三角,确立为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全新手术标准。 合影留念 此次Dr. Hue Luu教授的来访交流,为应急总医院骨科带来了国际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助力医院在智能骨科领域迈向新高度,推动医院关节外科技术实现新突破。 来源:骨科 审核:董巍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0
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研修圆满成功!各国官员缔结友谊,共启应急医学合作新篇
6月16日,由商务部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承办,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协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管理研修班在京举行结业仪式。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10名官员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 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主任张晓宁、副主任米建英,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出席开班式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本次研修班积极落实领导人关于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讲话精神,围绕应急医学管理主题,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应急总医院、中科院心理所等应急领域专家,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和座谈交流,分享了中国应急医学管理体制机制、智慧应急医学新模态、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与能力建设、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经验,为各国官员提供了有益借鉴。 应急总医院专家为官员们培训时留影 应急总医院专家为官员们培训时留影 为加深官员们对中国的深入了解,研修班特别安排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青岛)的参观行程。官员们在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急救中心、上合(青岛)国际应急医学装备技术研究院、上合之珠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实地了解了中国应急医学总体发展情况、中国救援队能力建设情况和应急医学领域航空救援水平,直观感受了中国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和先进性,全方位多角度汲取中国应急医学管理有关经验,为后续国际合作与本土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青岛参观考察合影 此次研修,来自3个国家的10名官员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合作中凝聚共识,在生活中相互理解融合,在相处中缔结友谊,充分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始终秉持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推动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走深走实。西哈萨克斯坦医科大学应急医学教研室主任爱努尔·朵娜依娃在结业式上深情致辞,她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各项内容给所有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激励了各国参训官员重新思考本国应急医学的管理模式。目前,中国领导人目前正在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方发言中专门提到了要深化中亚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合作,鼓励青年、智库加强交流。她感谢两个国家作为友好邻邦建立的深厚友谊,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合作。 结业仪式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将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建立常态化的应急医学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完善跨境应急医学救援绿色通道机制,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提升区域应急医学管理水平,为构建人类安全与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0
应急总医院2025“应急红玫瑰”活动登场,多国驻华官员齐聚体验非遗养生与医疗项目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由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年度“应急红玫瑰-生命教育安全能力提升”活动,于5月20日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和东院区举行。津巴布韦公使Diza、埃塞俄比亚特派团长夫人Bogale等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马拉维、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驻华使馆官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金宏图主任和应急管理部代表近40人参加了活动。共青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北京市海峡医药研究院支持了本次活动。 来宾合影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词。他表示,“应急红玫瑰”活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外交使节夫人与女性工作人员的健康需求,搭建了以安全与健康为核心的女性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期待与各国在灾害防治、医疗救援、女性健康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提升生命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词 联合主办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表示,今年58世界红十字日暨58博爱周期间,全国红十字系统以“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人道传播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红十字“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崇高使命。本次活动是红十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合作建设,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发扬和践行人道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道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实践举措。 在活动环节,非遗与养生碰撞出别样火花。非遗传承人、应急总医院巩春华老师大显身手,为嘉宾展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并带领大家制作剪纸拉花,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印有“应急红玫瑰”图案的养生锤制作环节也备受青睐。嘉宾们刚完成制作,养生锤就派上用场,成为缓解肩颈疲劳的“神器”。不少嘉宾还萌生新想法,打算之后在锤包中融入本国元素,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养生锤。 展示剪纸艺术 体验剪纸制作 乐在其中 现场制作养生锤 活动现场,皮肤科刘爱英主任深入浅出讲解科学护肤要点,急诊科陈丽娟护士长现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国医中心杨晨医生分享中医药食同源知识。嘉宾们积极参与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不仅学到了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技能,还掌握了提升美丽的实用知识。 专家们讲解科学护肤、海姆立克急救和中医药食同源知识 当日下午,应急总医院东院区热闹非凡,嘉宾们分组参与临床医疗体验。国医中心诊区,中医诊脉、拔罐、针灸等传统项目吸引众人,嘉宾们亲身感受中医魅力。皮肤科的皮肤镜检测、水光治疗项目前排起队伍,整形美容科的激光祛斑、光子嫩肤项目同样备受青睐。嘉宾们积极参与,在亲身体验中解锁健康美丽新方式,活动热度持续攀升。 嘉宾在东院区参与临床医疗体验 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对主办方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创新思路表示赞赏,并表示期待继续参与同类活动。 难忘时刻 “应急红玫瑰”活动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成果之一,未来,项目将继续创新打造更多“小而美”的精品活动,为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女性生命安全能力作出贡献。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摄影:李堃 监制:彭雪征
2025.05
22
1 2 3 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