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医学救援
新技术 新装备 新材料!应急总医院参加“应急使命·2024”防汛防台风演习,为灾区提供全方位医疗救援
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依托应急总医院建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全国123支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中唯一一支医学专业救援队。应急总医院前身为煤炭总医院(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肩负着国家应急救援使命,承担应急医学救援、应急医疗资源储备、国际医疗救援、医学研究和医疗救援人才培养等职责,开展急诊急救、康复医疗、基本医疗服务等工作。 整装待发 演习现场 伤员后送 2018年,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应急总医院与北京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组建了中国救援队,并通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成为国家应急救援的主力军。近年来,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及应急管理部要求,执行了莫桑比克、土耳其等国际救援任务,参加河南防汛救灾、湖南新田森林火灾、宁夏银川燃气爆炸、山西吕梁煤矿重大火灾等国内重特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任务,连续三年圆满完成“应急使命”系列演习,得到国内外相关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及社会公众广泛褒奖和赞誉,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被应急管理部授予的多项集体和个人嘉奖。 任务分工 现场救治 协同作战 医疗保障 5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金华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应急总医院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调派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20名队员参加抗洪抢险阶段演习,携带38个箱组、30余台医疗设备、5辆救护车以及正压手术方舱、现场重症伤员抢救背囊、智能化急救背包、应急通讯定位终端、野外多功能智能化卫生防疫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紧急赶赴灾区,开展搭建前方医院、组织伤员转运、现场救治、灾后卫生防疫等工作,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医疗救援服务。 现场救治 防疫消毒 在医疗救助过程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灾害现场快速搭建手术方舱,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指导抢救性手术,挽救了危重伤员的生命。救援队具备现场快速搭建手术方舱、诊疗方舱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现场施救 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还配备新型止血装备及材料,针对此次演习中34科目开放性骨折合并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重伤员,救援人员应用急救止血绷带及特种敷料、特制止血夹、交界部位充气压迫止血带等装备、材料及新技术,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为挽救生命创造了条件。 现场施救 方舱手术 医疗保障 针对此次演习洪涝灾害的人员致伤及灾后疫情特点,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配备了适合洪涝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急救背囊及检伤装备,及野外多功能便携式智能化卫生防疫洗消背囊,便携式酸化水消毒系统快捷制备装置等装备物资。新装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现场医疗救援的能力以及环境消杀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用酸化水作为消杀药剂避免了对人员的伤害及环境污染。 在本次演习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还综合应用了灾害事故现场批量伤员智能检伤平台、现场救援辅助诊断与资源智能调度程序、快速诊断和介入止血一体化智能机器人、应急止血便携式静电纺丝枪、急救止血绷带及特种敷料、伤员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便携式超声智能诊断一体机,以及伤情评估与远程救治云平台、智能网关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 策划:融媒体中心 来源:应急医学救援处 摄影:李堃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4.05
10
生命至上 向险而行:应急总医院医疗队参加“应急使命·2022”抗震救灾演习
       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5月11日上午,在西北高原的甘肃省张掖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应急使命·2022”抗震救灾演习,再次检验了中国救援力量的实战能力。应急总医院26人医疗队千里跨区机动至现场,在狭小空间救援、灾区开设手术方舱、5G信息化远程综合诊疗、开设检伤分类区域等科目中,反应迅速、救治及时,展现了现代医疗手段应用抢险救灾的强大优势。 队伍集结 伤情处置 演习现场 废墟上空,米26直升机盘旋而下;演习场主跑道,应急救援车辆疾驰奔赴受灾一线。此时的米26直升机已经再次转移了一批伤员赴后方医院,而这批伤员正是由中国救援队应急总医院医疗队通过检伤分类区对被救群众进行伤情分类后及时处置的,再由甘肃120配合转运,检伤分类区用醒目的红、黄、绿对应重伤、中度伤、轻伤。来自现场1号废墟中各个点位受伤群众,被救援队员用担架或者搀扶的方式运送到达检伤分类区,医疗队员首先要从救援担架把伤者抬上医疗担架,再根据伤情进行处置。除了检伤分类,医疗队员还要快速对一些伤情进行紧急处理,他们利用模块化呼吸机、超声、制氧机等医疗器械,为伤者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紧急后送 现场搜救 战前研判 演习现场,中国救援队坍塌超市点位被困群众在四名消防员和一名医疗队员的护送下,从现场支护的窗户送出。据悉,这是一位压埋72小时的被困群众,成功救出后,检伤分类确定为中度伤,由中国救援队医疗队紧急送入应急手术方舱处置。 演习中,医疗队进一步设置医疗方舱,对严重肢体损毁伤、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伤员,给予现场医疗方舱手术救治等诊疗方案。刚刚救出的压埋群众在应急手术方舱准备手术,医疗队队长、应急总医院骨二科主任朱伟正在利用5G技术与北京应急总医院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伤者的生命体征、伤情等状态在专家会议室荧幕上一目了然,根据现场主刀医生朱伟口述救援过程,专家现场判断具体伤情,快速给出截肢手术治疗方案,远端专家团队利用5G传输无延迟的特点,按照手术操作规程以音、视频同步传输的方式,指导完成了这次医疗方舱截至手术,被救群众很快转入后方医院进一步治疗。 远程会诊 紧急救治 后送伤员 高技术应用,医生是打通生命通道最后一公里的制胜手段,每当有被埋人员被救出,医疗救治人员就及时跟进。一名被困群众被重物压埋后被医疗队员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询问和探查具体伤情后,利用便携式5G背包中的头戴可视眼镜和网络超声设备,第一时间联系到远端专家团队,网络超声采集的数据和现场实时画面,给与后方团队更准确的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再经过多方会诊迅速给出诊疗方案,被困群众顺利获救,整个持续过程仅用了3分钟。 在微光、空间狭窄、氧气不足,保温条件差等多项不利因素下,医护人员考虑被困群众压埋时间较长,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需采取现场截肢手术确保伤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在不足2平米的水泥管道内,中国救援队应急总医院医疗队急诊科护士长陈丽娟与队长朱伟,经过消毒处理,对伤者进行了截至手术后,成功救出。 战前分工 一片废墟 全面搜救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国忠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应急救援任务中,医疗队主要作用必须区分靠前保障,随行保障,伴随保障三个要素,靠前保障就是反应迅速,前出快,救援纵深广,救援距离远;随行保障就是配合各方救援力量完成好医疗救助工作,把医疗救助的主阵地开到现场,保障到被救者身边;伴随保障就是要对各方救援力量给予最大程度的医疗支持,重点保障救援人员在救助过程中造成的挫伤,擦伤,扭伤等情况,全方位做好应急医疗救助工作。” 能力检验 高效保障 现场指挥 这次演习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实战牵引、问题导向,研究探索高原地区和高寒缺氧条件下救援力量运用、技术战法创新、综合保障方法,进一步检验应急预案、完善指挥机制、规范现场管理、强化应急准备,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和联合救援能力,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2022.05
1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