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教育科研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关于发布2025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关于发布2025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由应急总医院、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建设。实验室重点围绕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面临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开展研究,切实解决灾害医学救援应急处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救援医学理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创新,为国家救援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平台支撑。        为贯彻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吸引、凝聚优秀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根据《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现启动2025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整体要求        所申报的开放基金课题需面向医学救援方面的科技需求,聚焦医学救援事业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和“卡脖子”问题,支持医学救援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先进适用装备研制等。        二、拟资助研究方向        开放基金课题重点资助对医学救援领域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核心技术和应用研究课题。所有申报课题须根据《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附件1)进行申报,申报时应整体申报,覆盖对应申报指南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并满足考核指标要求。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研发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二)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信用良好,拥有相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落实课题研究和示范经费,具备所申请课题的组织实施能力和保障条件。       (三)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牵头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课题组织实施和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申报课题中至少有1位参与者为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成员。同一申请人同年只能主持1项开放课题。       (四)多个单位联合申报时,应明确课题牵头单位并事先以书面协议形式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联合申报单位一般不超过5家。       (五)课题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六)课题实施所需的研究和示范经费由课题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多渠道自筹。       (七)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课题申请人不得申报:        1.课题申请人或参与人员被列入科技诚信异常名录(或黑名单)或因个人原因受到行政处罚等;        2.同一课题通过变更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        3.课题主要内容已经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国家、省、市等课题支持。        四、申请材料       (一)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附件2)       (二)科研伦理与科技安全        如课题申请涉及科研伦理与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的相关问题,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并提交单位科学伦理审查意见等相关证明。       (三)合作协议        合作双方需提前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等内容。        五、课题遴选及管理       (一)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遴选采用单位申报、形式审查、专家主审、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终审、公示的方式予以支持。       (二)课题公示结束后,实验室将组织与课题团队签订合同,后续经费的拨付根据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三)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需认真填写结题报告,2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结题报告,及相关学术成果复印件等,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对完成情况进行评议。        六、经费和知识产权管理       (一)经费管理方由课题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协商确定,所有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可用于支付课题研究的实验材料费、测试费、差旅费和论文版面费等费用。       (二)基于开放基金课题支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以及鉴定、成果报道,由实验室、研究者本人和其所在单位共享,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必须为完成单位之一,且在成果资助标注部分,均应标注中文:“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项目编码)”,英文:“Supported by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Rescue Ke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Project NO.)”。        七、申报方式和申报时间       (一)电子材料报送:请于2025年10月15日前将课题申报材料发送至邮箱yxjyzdsys@163.com,逾期不予受理。       (二)纸质材料报送:申报材料(一式3份)请于2025年10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寄送至实验室联合办公室。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七圣路18号正通创新园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8        (三)材料未按要求准备或不完整的项目,将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予送审。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 周艳秋(010)50866527        吕 琪 15022654684        马 帅 18802242515        以上未尽事宜,按照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解释和执行。        附件:        1. 医学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2. 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2025年9月8日
2025.09
08
喜报!应急总医院张苗苗医师荣获首届首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铜奖
8月19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首届首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圆满落幕。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苗苗凭借项目《基于心肺功能与心肌应变特征的消防员低氧耐力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从全市368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临床医学类铜奖。该项目通过构建国内首个心肺-心肌联动评估模型,为消防员高原救援场景下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成为临床医学类15个获奖项目之一。 直面痛点:以科技创新守护高危职业健康 消防员在高温、浓烟、缺氧等极端环境中承担抢险救援重任,其心肺耐受能力直接关系生命安全与作战效能。张苗苗医师和团队成员聚焦这一高危职业健康痛点,将传统 VO₂max 与心肌应变技术结合,揭示低氧适应性的多器官协同机制;突破静态评估局限,通过运动负荷下的生理代偿能力(如血氧下降斜率、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预测个体低氧耐力;基于核心预测指标(年龄、BMI、静息心率),开发移动端低氧适应性快速筛查 APP。创新低氧耐力预测技术,实现队员科学配置,降低救援风险并提升效率,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该项目还组织了跨团队合作,在消防员心肺功能测试及项目设计环节,应急总医院急诊科张剑梅副主任提供了技术支持。 创新突围:368个项目同台竞技展青年风采 本届青年创新大赛为北京市首次举办,以“奋进青春永向党,医学创新健北京”为主题,设置临床医学类、医药产品类、临床护理类、智慧医疗类、公共卫生及卫生管理类、中医药类6个赛道,经严格的形式审查、专家函评及现场路演答辩三轮筛选,最终从368个参赛项目中评选出12个金奖、30个银奖、48个铜奖。张苗苗医师的项目凭借扎实的临床基础、明确的社会效益及可推广性,在众多医院主导的临床医学类项目中获得评审委员会认可。 此次获奖体现了应急总医院青年医师团队务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张苗苗医师表示,项目成果源于对临床需求的深度观察,未来将继续深化与消防队伍的合作,推动评估体系在更多极端环境作业场景中的应用,为高危职业人群健康保障贡献应急力量。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科技教育处 作者:江梦园 审核:高艳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8
20
关于征集2025 年度开放课题(第一批)指南建议的通知
医 学 救 援 关 键 技 术 装 备 应 急 管 理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关于征集2025年度开放课题(第一批) 指南建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专家:         为做好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 年度开放课题立项工作,充分发挥有关单位和领域专家在项目需求凝练方面的优势,现公开征集相关指南建议。         一、总体定位         实验室是由应急总医院、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建设,重点围绕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面临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开展研究,切实解决灾害医学救援应急处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救援医学理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创新,为国家救援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开放课题重点支持与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交叉学科研究。        二、项目建议填写要求        围绕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领域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请填写《指南征集模板》(附件1),于2025 年6 月10 日17:00 电子文件发送至邮箱:yxjyzdsys@163.com。                附件1:指南征集模版.xlsx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2025年5月14日
2025.05
20
应急总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7月29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召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兼应急总医院党委书记欧广,应急医学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国忠,院长张柳、副院长吴迪及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吴迪副院长主持。 欧广代表院党委对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和新当选的学术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强调,当前医院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术委员会和各位委员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各位委员认真做到“四个带头”,一要带头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坚持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政治建设促进业务发展,以医术、学术的进步彰显政治担当,要坚决维护学术公平公正,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工作氛围。二要带头履职尽责,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学术带头人,以极端认真负责、拼搏创新的精神体现责任担当。三要带头做好学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医院由临床医疗型向医、教、研、救、转化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发展。四要带头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培养,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上新台阶。 吕国忠通报了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产生过程。他指出,学术委员会是医院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医教研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学术引领作用。各位委员要对标一流医院,在医院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 随后,吴迪宣布了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欧广、吕国忠、张柳、吴迪为当选委员颁发了聘书。 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委员会工作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职责、工作制度等,对医院2021年度职称申报人员逐一进行了学术评审。
2021.07
31
《应急总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精解》出版
近日,由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迪及其团队编撰的《应急总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精解》一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安贞医院教授马长生和我院院长张柳为该书作序。 吴迪为该书主编,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鹏和主任医师顾菲菲担任副主编,陈国娟、邓云鹏、范煜东等医师和各病区及导管室护士长担任编委。 全书共16万字,图文并茂,印刷精美,选取的33个经典病例均为心血管内科近年来成功救治的复杂高危案例,分为“心血管危重症疾病、复杂冠脉介入及手术并发症处理、复杂结构性心脏病”三大部分,既包括合并心源性休克及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重疾病,又有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手术的策略及技术分析,还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淀粉样变、嗜铬细胞瘤、急性横纹肌溶解等罕见病例。诊疗过程完整,资料翔实,并配有专家个例点评,内容丰富,临床参考价值较高。其中有完整医学资料记载的心脏停跳132分钟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成功救治完全康复病例,急诊PCI术中停跳45次救治后康复病例,94岁高龄非ST心梗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高危患者、经两次PCI救治成功病例等,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为保证该书出版出精,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我院心血管内科同仁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付出了辛勤努力。因该书采用了大量的冠脉介入手术影像,对动态图的采集、编辑要求比较高,是编撰工作的一大难点。在导管室和医院信息处的大力协助下,大家对每个手术图像一帧帧地认真筛选、比对;对文字表述乃至标点认真推敲、确定,力求做到完美。 该书的出版,不仅是我院心血管内科不断发展进步的充分体现,也是团队协同合作的生动展现,必将进一步促进心血管内科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服务应急总医院和应急医疗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心内科 黄志平)
2020.12
16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