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教育科研
关于征集2025 年度开放课题(第一批)指南建议的通知
医 学 救 援 关 键 技 术 装 备 应 急 管 理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关于征集2025年度开放课题(第一批) 指南建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专家:         为做好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 年度开放课题立项工作,充分发挥有关单位和领域专家在项目需求凝练方面的优势,现公开征集相关指南建议。         一、总体定位         实验室是由应急总医院、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建设,重点围绕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面临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开展研究,切实解决灾害医学救援应急处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救援医学理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创新,为国家救援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开放课题重点支持与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交叉学科研究。        二、项目建议填写要求        围绕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领域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请填写《指南征集模板》(附件1),于2025 年6 月10 日17:00 电子文件发送至邮箱:yxjyzdsys@163.com。                附件1:指南征集模版.xlsx   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2025年5月14日
2025.05
20
应急总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7月29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召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兼应急总医院党委书记欧广,应急医学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国忠,院长张柳、副院长吴迪及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吴迪副院长主持。 欧广代表院党委对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和新当选的学术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强调,当前医院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术委员会和各位委员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各位委员认真做到“四个带头”,一要带头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坚持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政治建设促进业务发展,以医术、学术的进步彰显政治担当,要坚决维护学术公平公正,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工作氛围。二要带头履职尽责,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学术带头人,以极端认真负责、拼搏创新的精神体现责任担当。三要带头做好学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医院由临床医疗型向医、教、研、救、转化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发展。四要带头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培养,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上新台阶。 吕国忠通报了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产生过程。他指出,学术委员会是医院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医教研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学术引领作用。各位委员要对标一流医院,在医院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 随后,吴迪宣布了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欧广、吕国忠、张柳、吴迪为当选委员颁发了聘书。 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委员会工作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职责、工作制度等,对医院2021年度职称申报人员逐一进行了学术评审。
2021.07
31
《应急总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精解》出版
近日,由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迪及其团队编撰的《应急总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精解》一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安贞医院教授马长生和我院院长张柳为该书作序。 吴迪为该书主编,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鹏和主任医师顾菲菲担任副主编,陈国娟、邓云鹏、范煜东等医师和各病区及导管室护士长担任编委。 全书共16万字,图文并茂,印刷精美,选取的33个经典病例均为心血管内科近年来成功救治的复杂高危案例,分为“心血管危重症疾病、复杂冠脉介入及手术并发症处理、复杂结构性心脏病”三大部分,既包括合并心源性休克及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重疾病,又有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手术的策略及技术分析,还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淀粉样变、嗜铬细胞瘤、急性横纹肌溶解等罕见病例。诊疗过程完整,资料翔实,并配有专家个例点评,内容丰富,临床参考价值较高。其中有完整医学资料记载的心脏停跳132分钟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成功救治完全康复病例,急诊PCI术中停跳45次救治后康复病例,94岁高龄非ST心梗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高危患者、经两次PCI救治成功病例等,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为保证该书出版出精,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我院心血管内科同仁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付出了辛勤努力。因该书采用了大量的冠脉介入手术影像,对动态图的采集、编辑要求比较高,是编撰工作的一大难点。在导管室和医院信息处的大力协助下,大家对每个手术图像一帧帧地认真筛选、比对;对文字表述乃至标点认真推敲、确定,力求做到完美。 该书的出版,不仅是我院心血管内科不断发展进步的充分体现,也是团队协同合作的生动展现,必将进一步促进心血管内科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服务应急总医院和应急医疗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心内科 黄志平)
2020.12
16
我院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科技部立项
近日,由我院心内科吴迪主任带领团队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专项》—“极端自然灾害现场危重伤员智能生命救治后送舱成套装备研究”课题,喜获国家科技部立项(2020YFC1512305),获批项目经费2500万元。该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周期3年,主研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急总医院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天津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共研单位,主要承担舱内伤员监测救治设备的研发以及模拟救治现场后送舱系统能力评估等科研任务。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专门为课题制定了研发指南和具体标准,明确科研设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时,科研成果不少于1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行业规则。课题组自今年4月份组建以来,吴迪主任带领我院团队积极工作,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团队得到了院党委大力支持及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在历时5个多月的紧张备战期间,吴迪主任及所有参研单位负责人,几乎牺牲了全部周末休息时间。在答辩前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各单位均派出人员,全脱产开展项目攻坚,我院派出心内科杨兴胜医师“出战”,经常是通宵达旦讨论资料、准备标书。“天道酬勤”,辛勤付出换回丰硕成果,课题团队历经数月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几番艰难冲刺,经过初审复审终审几个轮次的筛比,最终淘汰了包括两个院士团队在内的国内几十家竞争对手,成功立项。应急总医院作为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是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的重要职责,本课题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应急救援科研能力向前迈出一大步,也是在此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极大促进了医院应急救援科研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0.12
09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