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科普
国际机器人关节置换先驱到访应急总医院,为智能骨科发展注入“国际强心剂”
6月16日,国际机器人关节置换先驱、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Dr. Hue Luu教授应邀访问应急总医院,开展了一场聚焦微创DAA髋关节置换与机器人精准手术前沿进展的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为应急总医院智能骨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国际动能。 Dr. Hue Luu教授是全球机器人关节置换领域的领航者,早在2013年就率先开展相关技术。在交流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核心技术。他介绍,借助机器人实时导航,可将假体定位误差控制在≤1°的毫米级精度,为微创技术筑牢根基。同时,他揭秘了DAA髋关节前方入路实现术后早期活动的核心机制——经肌肉间隙操作实现零肌肉损伤,这是患者24 - 48小时下床行走的关键。他还以曾为体坛传奇运动员进行DAA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深入剖析了决策逻辑,强调运动员对关节稳定性和快速康复的极致需求,与DAA的零脱位风险、早期活动优势高度契合。 学术交流现场 Dr. Hue Luu教授分享DAA手术操作经验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结合自身留学经历,与Dr. Hue Luu教授就“中美关节外科技术协同创新”展开深度探讨。双方一致认为,机器人赋能微创智能化手术是临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理念在应急总医院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有力印证。 孙劲文副院长与Dr. Hue Luu教授交流 在董巍主任陪同下,Dr. Hue Luu教授参观了骨科病房,他对医院骨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和智慧病房建设赞不绝口,尤其称赞床旁结算系统能大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他还指出,应急总医院常规开展的DAA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标准化流程与疗效已接近行业先进水平,特别是机器人辅助下的亚毫米级精度操作,为“精准微创化”提供了最佳方案。 董巍主任与Dr. Hue Luu教授交流 在孙劲文副院长见证下,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将共同推进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以及微创关节置换手术领域的合作。目前,随着全球领先的Mako智慧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应急总医院深度应用,医院骨科正式迈入亚毫米级精准时代。基于患者个性化CT三维重建的智能规划,实现了高精度的假体匹配,较传统手术误差大幅降低。通过仅6 - 8cm的微创切口(长度仅为传统术式一半),就能完成肌肉零损伤的手术操作。这套融合机器人精准控制与微创理念的技术体系,正将“毫米级精度、厘米级切口、小时级康复”的黄金三角,确立为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全新手术标准。 合影留念 此次Dr. Hue Luu教授的来访交流,为应急总医院骨科带来了国际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助力医院在智能骨科领域迈向新高度,推动医院关节外科技术实现新突破。 来源:骨科 审核:董巍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0
应急总医院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式启用,开启骨科精准治疗新篇章
2025年6月8日,应急总医院主办了“智能骨科技术临床应用暨精准关节置换”学术交流会。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劲文教授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他强调:“智能骨科技术的落地,是医院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国家应急医疗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次引进的MAKO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标志着医院骨科硬件平台建设正式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将为灾害救援中的复杂骨关节修复提供顶尖技术支撑!” 孙劲文副院长致辞 据了解,本次启用的是北京市第7台 MAKO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此前6台均配置于高端大型三甲医院。此次引进,标志着应急总医院骨科高端装备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会议现场 权威专家云集,共绘智能骨科新蓝图 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华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张国强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冯宾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虎教授等权威专家,聚焦机器人辅助手术标准化、复杂关节病精准治疗等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智能化是关节外科发展必然方向,需加速技术临床普惠化进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华主任致辞 北京积水潭医院周一新主任作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张国强主任作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虎主任作报告 技术转型升级,精准医疗迈入新阶段 在孙劲文副院长及与会专家见证下,应急总医院正式启用国际领先智能骨科手术系统。该系统通过三维精准规划、实时导航与机械臂控制,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误差≤1°)。大外科主任、骨科负责人董巍表示:“技术标志着医院关节手术进入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新时代,将显著提升患者疗效。” 启用仪式 董巍主任主持会议 实战演示引热议,智能技术获验证 会议设置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直播演示。手术团队依托智能系统精准完成截骨与假体植入,操作全程可视化。与会同仁通过实时交互深入探讨,彰显技术临床可靠性。 北京协和医院冯宾主任手术直播演示 深化产学研用,科技守护民生 作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将持续联动医疗机构与企业,推动智能骨科技术在常规诊疗与应急救援双场景的应用转化,以创新之力筑牢骨骼健康防线。 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搭建了骨科高水平学术平台。未来,医院将加速智能技术临床推广,对于饱受关节疾病困扰、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而言,骨科机器人犹如一道曙光,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它凭借精准、高效等优势,能在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骨科机器人正式落户应急总医院,标志着该院骨科高端装备实现了重大跨越,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先进的医疗服务。 来源:骨科 审核:董巍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13
【人文关怀在行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的故事】第5期:骨科超声消融术助张先生“重获腰力”
在应急总医院,每一天都回响着生命的赞歌,每一刻都上演着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 为展现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我们特别开设【人文关怀在行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的故事】专栏,探寻医疗一线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敬请关注! 第5期: 《骨科超声消融术助张先生“重获腰力”》   腰痛别担心 近日,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邵楠以其精湛的医术帮助一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出租车司机张先生(化名)重获新生。经过邵主任的独特治疗,张先生从原本连弯腰穿袜子都疼痛难忍的状态,到如今弯腰自如,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邵楠主任运用超声引导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精准定位病灶,为张先生解除了腰椎小关节紊乱带来的剧痛,其治疗效果令人赞叹。为表达感激之情,张先生为邵楠主任赠送了一面锦旗:“精准治疗除病痛,医者仁心显神通”。 患者与邵主任及团队合影 “连弯腰穿袜子都成了酷刑” 张先生今年52岁,是一名驾龄超过20年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坐在驾驶座上十几个小时,腰椎早就成了他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半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痛不欲生”。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收车回家,弯腰想从后备箱搬一箱矿泉水。突然“咔”的一声,后腰传来一阵剧痛,“像有人拿刀子在骨头缝里剜”。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扭伤,贴了两天膏药,结果疼痛非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早上起床要扶着墙挪动,开车时连踩刹车的动作都会疼得冒冷汗,最夸张的是有次弯腰穿袜子,直接疼得跪在了地上。   “以前腰间盘突出犯病的时候,腿会麻会疼,但这次完全不一样!”张先生比划着后腰的位置,“疼的地方特别深,就像骨头里卡着碎玻璃,转个身都能听见‘咯噔’响。”   跑了三家医院才找到“真凶” 第一站:社区医院 医生听完症状直接开了CT检查,结论是“腰椎间盘轻度膨出”。“你这问题不大,回家多躺躺,做做理疗就行。”可张先生老老实实躺了一周,疼痛反而变本加厉。  第二站:中医院 针灸、拔罐、牵引轮番上阵,每次治疗后能轻松半天,可到了晚上又疼得翻来覆去。医生皱着眉头说:“你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腰突,得再查查。”   第三站:三甲医院骨科 这次医生让他做了个腰椎磁共振(MRI),结果却显示椎间盘确实只有轻微问题。正当张先生以为要成“无头悬案”时,医生做了耐心的腰部查体,并仔细询问了疼痛的特点,突然问:“你疼的时候是不是像骨头缝里钻着疼?而且会向屁股那里窜痛,特别是扭腰的时候?”得到肯定答复后,医生一拍桌子:“你这是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里的“小卡扣”出问题了 “咱们的脊椎不是一根光杆,每节骨头之间都有两个小关节,就像门上的合页。”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邵楠拿着腰椎模型给张先生解释,“您长期开车疲劳再加上姿势不正,这些小关节反复磨损,最后发炎、错位,卡住了周围的神经。”   原来,腰椎后方的这两对“小卡扣”(医学称“关节突关节”)一旦紊乱,就会引发剧烈疼痛:  体位变化剧痛:起床、翻身时像被电击按压有“触发点”:某个特定位置一按就疼得跳起来。 活动“卡顿感”:转身时能感觉到骨头“咯噔”响,这种病误诊率特别高。邵主任说:“很多人被当成腰突治了很久,其实病灶根本不在椎间盘上。”  传统治疗的痛点 张先生之前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1. 吃药打针:治标不治本 止痛药只管几小时,封闭针打了两次后,医生直接警告:“再打可能损伤韧带!”   2. 开放手术:杀鸡用牛刀 有医生建议做融合手术,但听到要打钢钉、卧床三个月,张先生直摇头:“我就是个开出租的,耽误不起啊!”   3. 盲穿治疗:像在黑暗中找钥匙 之前有医院推荐做射频治疗,但医生坦言:“小关节位置深,盲穿可能伤到神经,成功率不到60%。”  超声+低温等离子 治疗腰痛的“黄金组合” 就在张先生快要绝望时,朋友推荐了应急总医院骨科邵楠副主任医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来到了邵主任的诊室。  患者在邵主任门诊看诊 第一步:超声精准定位——“给关节拍高清地图” 邵主任没有急着开检查单,而是拿出一个手机大小的超声探头,在张先生腰部滑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清晰的骨骼影像:“你看,这就是错位的小关节,周围还有水肿带,关节周围的肌肉也紧张痉挛并且粘在一起了,这样子能不痛吗。” 邵主任查看患者片子   超声引导三大优势:  1. 实时动态:针头移动轨迹看得一清二楚   2. 避开神经血管:屏幕上彩色多普勒显影红色、蓝色的是血管,而这些暗影的是神经 ,咱们可以有效的避开,确保患者安全。 3. 精准直达病灶:误差小于1毫米   邵主任正在治疗 第二步:低温等离子消融——“给发炎的关节做微创SPA” 确定位置后,邵主任将一根细如圆珠笔芯的穿刺针送入关节腔。随着设备启动,针尖释放出40-70℃的低温等离子能量:  消融炎性组织:像精准清除杂草的除草机   凝固感觉神经末梢: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不伤正常结构:温度可控,周围软骨、血管安然无恙   整个治疗过程不到30分钟,张先生描述:“就感觉腰里有点温温的,连麻药都没打!” 邵主任查房 治疗24小时后的变化   邵主任叮嘱:“治疗后6小时别洗澡,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张先生将信将疑地回了家,没想到惊喜接踵而至:  当晚:原本每晚要吃两片止痛药才能入睡,这次居然一觉到天亮。 邵主任正在治疗   第二天晨起:尝试翻身时,那种熟悉的“电击痛”消失了80%   一周后复诊:弯腰手指能碰到脚背,邵医生笑着递给他一个血压计:“不信你测测,现在血压肯定比治疗前降了——之前疼得交感神经都亢进了!” 哪些人适合这种治疗 邵主任总结了四大适应人群:  1. 久治不愈的腰痛患者:被误诊为腰突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2. 影像学检查“看起来不严重”:CT/MRI显示椎间盘问题不大,但疼痛剧烈。   3. 无法耐受开放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4. 职业需求迫切者:司机、程序员、搬运工等需要快速回归工作岗位。   关于治疗的“五问五答” 1:治疗要住院吗? 答:门诊即可完成,随治随走,全程不超过2小时。  2:会复发吗? 答:术后配合核心肌群锻炼,复发率低于10%。邵主任团队还会定制“腰椎保养手册”。  3:医保能报销吗? 答: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纳入医保,具体可咨询医院医保办。  4:做治疗时能感觉到疼吗? 答:穿刺针比抽血针还细,治疗时多数人只有轻微胀感。  5:要治疗几次? 答:一般单次即可见效,严重者间隔2周追加1次。  九、邵楠主任的特别提醒:“很多患者把腰痛当小事,要么自己乱贴膏药,要么盲目做推拿,结果越治越重。” 邵主任强调:  警惕夜间痛: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常表现为夜间加重   慎用暴力正骨:小关节本就错位,暴力手法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康复锻炼要科学:急性期禁止“小燕飞”,建议从腹式呼吸开始。   张先生的新生活 治疗一个月后,张先生特意开车来到医院。这次他不是来看病,而是送来一面锦旗:“精准治疗除病痛,医者仁心显神通。”现在的他每天坚持做邵主任教的“腰椎保健操”,还跟乘客打趣:“别看我50多了,现在弯腰系鞋带比小伙子还利索!”   专家名片 邵楠,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超声引导下脊柱微创治疗、颈腰椎疾病阶梯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骨科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骨科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正在经历不明原因的腰痛,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拨打010-87935390即可预约邵楠主任团队的专业评估。   应急总医院骨科 应急总医院骨科是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之一,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和预防于一体的专业学科。开展骨科临床医疗、骨科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专业方向。同时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院深度合作,保持诊疗理念与国内领先水平同步。 科室编制床位50张,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4人,硕士11人。科室内部分为多个亚专业组,每位医生均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拥有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G型臂X光机、C型臂X光机(术中CT)、超声骨刀、关节镜、脊柱内镜等多种大型设备。 全面开展运动医学、关节、创伤、脊柱等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其中关节置换及运动医学手术量均位居北京市前列。 运动医学领域:髋关节盂唇损伤、弹响髋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肩袖损伤、SLAP损伤、Bankart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不稳及踝关节撞击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关节领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陈旧股骨近端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治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及胫骨截骨术);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重度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不可修复的巨大肩袖损伤;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同时开展人工髋、膝、肩、踝关节翻修术。应用泰勒架开展各种复杂肢体畸形的治疗。 创伤领域:开展各类四肢、骨盆、脊柱复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外固定术。 脊柱领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各类型颈椎病的减压融合术。大量开展单通道脊柱内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手术及腰部疼痛的射频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疼痛治疗领域:采用超声可视化、X光可视化技术微创治疗,采用低温等离子、脉冲射频等技术手段治疗骨科疼痛。 1、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腱鞘炎(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足跟痛、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网球肘、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交感神经紊乱等。 2、脊柱、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肩关节痛、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3、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以及颈性眩晕等。 4、神经性疼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2025.03
24
手术直播+学术研讨!应急总医院2025运动医学大会破局关节损伤诊疗难题
为推进运动医学领域学术创新,深化骨科损伤诊疗技术研究,2025年4月25日至26日,应急总医院骨科牵头主办了“运动医学修复技术研讨会暨关节损伤治疗新进展学术交流会”。会议汇聚国内顶尖运动医学专家,通过学术演讲、手术演示及专题研讨,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展现了应急总医院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学术引领力与影响力。 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处长、急诊科主任缪国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辞,他强调,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推动运动损伤诊疗技术的规范化与创新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会议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张晋主任进行多场高难度手术演示,内容涵盖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肩袖损伤修复术、踝关节软骨支架手术及髋关节镜盂唇修复术等关键技术。张晋主任以精湛的临床操作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将解剖学原理与生物力学实践紧密结合,为与会学员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指导。 会议还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天津市天津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等医院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围绕“多发韧带损伤诊疗策略”“软骨损伤治疗新进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通过病例分析、文献回顾及互动问答等形式,探讨了人工韧带临床应用的前沿进展、ACLR术后关节僵硬的防治策略等热点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学员积极参与讨论,专家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运动医学领域的技术革新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会议同步开通线上直播通道,全国同行通过扫描会议专属二维码实时观看,累计观看人数突破3万人次,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力与辐射范围。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更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在推动行业技术共享与普及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应急总医院将持续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学术传播模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凝聚行业智慧,共同谱写运动医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骨科 作者:董巍 审核: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