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科普
世界脊柱日来啦!脊柱发出的“求救信号”,您收到了吗?
每年的10月16日,世界脊柱日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全球民众关注脊柱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腰酸背痛、颈部僵硬早已突破年龄界限,成为久坐族、低头党们的常见困扰。不少人将其归咎于骨骼问题,盲目依赖护腰束具,却往往忽视了核心肌群失衡这一“幕后黑手”。脊柱作为人体的“生命支柱”,其健康状况关乎全身,为此,我们邀请应急总医院外科门诊主任、骨科主任医师王大民从脊柱问题诱因、症状预警、高危人群及日常防护四个维度,为您呈上一份实用、落地的脊柱健康指南。 一、脊柱“亮红灯”:这些场景最易中招 久坐不动:办公室的“隐形杀手” 在办公室里,许多人一坐就是数小时,身体几乎处于静态。这种久坐不动的状态,会让脊柱承受持续的压力。正常站立时,脊柱处于自然的生理弯曲状态,各椎体和椎间盘受力均匀。但久坐时,尤其是坐姿不正确,如弯腰驼背、身体前倾,脊柱的生理曲度会发生改变,椎间盘受到的压力不均衡,长期下来,椎间盘容易退变、突出,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而且,久坐还会导致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肌肉疲劳、痉挛,进一步加重脊柱的负担。 低头刷屏:手机带来的“颈椎危机” 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路看、吃饭看、睡觉前还看,长时间低头刷手机,让颈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常站立时,颈椎承受的重量约为4 - 5公斤,但当低头15度时,颈椎承受的重量就会增加到约12公斤;低头30度时,重量可达18公斤;低头60度时,重量更是高达约27公斤。如此巨大的压力,会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引发颈椎病,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以及手臂麻木、无力等症状。 睡眠姿势不当:床上的“脊柱陷阱” 睡眠是身体恢复能量、修复损伤的重要时间,但如果睡眠姿势不当,也会对脊柱造成伤害。比如,趴着睡觉会使颈椎处于过度扭转的状态,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导致颈部疼痛、头晕;蜷缩着睡觉会使脊柱过度弯曲,增加椎间盘的压力,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脊柱侧弯等问题。此外,床垫过硬或过软也不利于脊柱健康。过硬的床垫不能很好地贴合身体曲线,无法为脊柱提供足够的支撑;过软的床垫则会使身体下陷,脊柱处于弯曲状态,同样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身体“警报声”:这些症状不容忽视 持续疼痛:脊柱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腰部、颈部或背部出现持续性的疼痛,且休息后无法缓解,这可能是脊柱出现问题的信号。疼痛可能是隐痛、胀痛,也可能是刺痛、灼痛,程度因人而异。这种疼痛可能会随着活动而加重,如弯腰、转身、抬头等动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弯腰提重物或长时间坐立后,腰部疼痛会明显加剧,有时还会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或小腿外侧。 肢体麻木:神经受压的“危险提示” 当脊柱出现问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导致肢体麻木。麻木的部位通常与受压神经的分布区域相关。比如,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可能会出现手臂、手指的麻木;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时,会引起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的麻木。如果肢体麻木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说明神经受压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活动受限:脊柱功能受损的“明显标志” 脊柱的正常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如果发现自己的脊柱活动范围明显减小,如颈部转动困难、腰部弯腰受限等,这可能是脊柱疾病的表现。活动受限可能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紊乱、脊柱韧带钙化等原因引起的。例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会出现腰部、骶髂关节的疼痛和僵硬,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柱的活动度会逐渐减小,最终可能导致脊柱强直。 三、高危人群画像: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上班族:久坐的“职业风险” 上班族是脊柱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电脑工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腰部、颈部肌肉疲劳,脊柱压力增大。而且,很多上班族的坐姿不正确,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进一步加重了脊柱的负担。此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也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间接影响脊柱健康。 学生族:学习的“脊柱负担” 学生族由于学习任务繁重,长时间坐在书桌前看书、写作业,也容易引发脊柱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脊柱的柔韧性较好,但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坐姿,如趴在桌上写字、歪着身子看书等,会导致脊柱侧弯、驼背等问题。而且,学生使用的书包过重,也会增加脊柱的负担,影响脊柱的正常发育。 老年人:岁月的“脊柱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脊柱会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这些变化会导致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各种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此外,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容易摔倒,摔倒后也容易发生脊柱骨折等严重损伤。 四、日常防护秘籍:给脊柱穿上“保护衣” 正确姿势:脊柱的“黄金法则” 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脊柱疾病的关键。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要让脊柱处于自然的生理弯曲状态。站立时,应挺胸抬头,双肩自然下垂,腹部微微内收,双脚均匀受力;坐姿时,要选择高度合适的椅子,使腰部得到良好的支撑,背部挺直,眼睛平视电脑屏幕,避免弯腰驼背或身体前倾;行走时,要保持身体平衡,步伐均匀,双臂自然摆动。此外,在使用手机时,应尽量将手机举高,与眼睛平视,减少低头的时间。 适度运动:脊柱的“活力源泉”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常见的适合脊柱的运动有游泳、瑜伽、普拉提等。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脊柱的负担,同时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尤其是腰部和颈部的肌肉;瑜伽和普拉提中的一些动作,如猫牛式、下犬式、桥式等,可以拉伸脊柱,增强脊柱的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此外,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也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脊柱的健康。 合理休息:脊柱的“修复时间” 充足的休息对于脊柱的健康至关重要。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应适当起身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脊柱和肌肉的疲劳。例如,每工作或学习30 - 6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做做扩胸运动、转转脖子、扭扭腰等。晚上睡觉时,要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床垫应软硬适中,能够贴合身体曲线,为脊柱提供良好的支撑;枕头的高度要适中,一般以一拳高为宜,使颈部在睡眠时能够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防寒保暖:脊柱的“温暖呵护” 脊柱部位受凉后,周围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肌肉也会变得紧张,从而增加脊柱的负担,容易引发脊柱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脊柱部位的保暖。在寒冷的季节,要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腰部和颈部,可以佩戴围巾、护腰等保暖用品。在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如果需要使用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且不要让空调直吹身体。 定期体检:脊柱的“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脊柱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脊柱潜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上班族、学生族和老年人,更应重视脊柱体检。体检项目可以包括脊柱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医生的体格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脊柱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问题。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康复。 【专家名片】 王大民,应急总医院外科门诊主任,骨科主任医师。主要擅长脊柱、关节及创伤等疾病的治疗,在老年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颈肩痛、腰腿痛等方面也有着独到诊治经验。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社会任职:北京市朝阳区伤残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创伤学组常务学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灾害医学与应急救援教程》编委;国际灾害生命支持基金会成员。 本院区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东院区出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王大民 监制:彭雪征
2025.10
1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