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呼吸内镜培训基地”落户应急总医院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4月26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在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国与上合组织各国在呼吸介入领域的国际合作迈入机制化、实战化新阶段。揭牌仪式在应急总医院“第十八届气管镜高级研讨会暨呼吸介入诊疗技术学习班”开幕式上举行。 荣耀时刻 应急总医院院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迪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长期深耕,始终引领学科技术前沿,诊疗水平与创新能力得到患者及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在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揭牌,并与应急总医院现已揭牌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一体化运行,将为上合组织各国相关人员在呼吸机使用技术、呼吸内镜操作技术及现场救援气道维护能力提升等领域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方案。未来,应急总医院也将以此为新平台、新起点,持续深化与上合组织、“一带一路”各国在呼吸介入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产业发展等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高质量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致辞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云芝在开幕式中表示:呼吸内镜技术作为急危重症救治的“火眼金睛”与“生命通道”,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基地将以“技术共享、人才培养、协同救援”为核心,搭建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呼吸内镜技术交流的桥梁,推动标准化诊疗体系的互鉴互融,为跨国灾难医学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周云芝主任发言 在热烈的掌声中,吴迪院长与周云芝主任共同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呼吸内镜基地”揭牌。 应急总医院科技教育处处长高艳主持揭牌仪式 北京整合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马少华,国家卫健委呼吸内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和介入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密云医院院长王广发,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李强,全军呼吸内科专科中心主任、空军军医大学肺部疾病研究所所长、唐都医院内科学系主任金发光,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和介入学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垂杨柳医院呼吸中心学科主任张杰,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主委、中国肺癌联盟成员北京分联盟副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揭牌仪式,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王晶晶、祖洁琛 审核:周云芝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4
29
应急总医院牵头培训:为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迎战联合国IER复测“蓄能”
近日,刚刚执行完赴缅甸地震救援任务的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经过短期休整,就投入到为期一周的医疗强化培训中,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小组(INSARAG)分级复测(IER)。 培训中,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据了解,联合国INSARAG分级测评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救援队于2019年通过分级测评,成为城市搜索与救援重型救援队,中国也成为亚洲首个同时拥有两支重型救援队伍的国家。2025年,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同时迎来联合国复测。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此次医疗强化培训由应急总医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派出人员参加。培训在北京消防特勤支队举行,特邀来自澳大利亚的Trevor Glass教授全程授课。Glass教授是国际救援资深专家,是联合国INSARAG分级测评的发起者之一。 培训留影 培训中,Glass教授围绕INSARAG指南,深入浅出,详细阐述了城市搜索与救援(USAR)的定义、救援行动响应周期及其作用与责任等关键议题。特别是针对灾害情况下医疗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如极端环境及狭小空间中的救援、检伤分类、挤压综合征、骨折、贯穿伤、截肢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讲解。在场地受困者的施救、挤压综合征及截肢的实践操作环节,Glass教授不仅培训了复杂救援技术,同时也对医疗队员之间、医疗队员与救援队员之间的团队配合进行了训练。两支队伍的队员们配合默契,在Glass教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训练科目。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学有所获,受益匪浅,极大增强了以高分通过IER复测的信心。 来源:应急医学救援处、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朱伟、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4
27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