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开营
7月1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在京开营,26位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少年代表参加了训练营。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曹杰致开幕词。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在致辞中指出,上合组织高度赞赏中方提出的“应急少年”这一有益倡议。青少年工作一直是上合组织的优先领域,为青少年创造接受优质教育、掌握专业技能、参与积极建设性活动的有利环境,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消极影响是上合组织一贯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为培育高尚品德、爱国精神、包容意识和相互尊重的下一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詹涅什·凯因致辞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表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中文里,“少年”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自2024年起,在提升青少年应急医学能力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3次举办“应急少年”活动,累计培训2.8万人。这次青训营,是中方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心送给上合组织各国少年的一份特别礼物!希望少年们不仅是未来安全的参与者,更是未来安全的守护者,是连接各国友谊的小使者和见证者!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致辞 入营少年们积极参与训练营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练习,并学习了危险生物咬伤的处理。 急救技能练习 专家授课 次日,青训营学员参观了北京市999航空救援基地,在救援飞机旁学习了航空医学转运的相关知识、标识、手势,并尝试了亲手把担架从救护车抬上飞机的全过程;少年们对救援飞机的内部构造大呼有趣,在下午制作太阳能救护飞机模型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审美;全天活动在少年们对无人机灭火和转运救援的惊叹声中落下帷幕。 17日,青训营启程前往青岛赴上合之珠、中国海洋大学等地开展活动。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18
37名学员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考核,打造“医消协同”应急救护“先锋队”
近日,由北京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初训班在应急总医院研发教培基地举办,来自应急总医院和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的37名学员顺利通过北京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考核,圆满结业。 全体合影 开班仪式上,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服务中心主任梁永清表示,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是红十字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北京市红十字会全力支持应急总医院开展各项红十字工作。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服务中心主任梁永清致辞 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处长缪国斌、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后勤装备处一级助理员杨广远分别代表医院和消防参训学员向北京市红十字会对基地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各位授课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处长缪国斌、北京市消防总队后勤装备处一级助理员杨广远分别致辞 北京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精心设计了培训方案,邀请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拥有丰富经验的讲师和红十字资深考评专家授课,并全程督导培训课程。应急总医院派出了由医务处处长缪国斌和护理部主任吴军玲带队的33名学员队伍,北京消防救援总队也派出了后勤装备处一级助理员杨广远等4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通过了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技能考核。 培训现场 实操培训 场景培训 试讲考核 结业仪式上,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指出,此次培训是应急总医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下一步开展规范化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临床急救和应急医学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在结业仪式上讲话 此次培训是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总医院基地面向“全灾种、大应急”的实战需求,充分发挥“培训-救援”一体化优势,高质量建设标准化、国际化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良好开端。下一步,基地将开设各类红十字救护课程,为传播红十字精神,提升全社会应急医学能力贡献专业力量。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11
深化国际人道合作: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交流座谈
6月19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研发教培基地,接待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代表Boris Kelecevic、区域法医事务负责人CheryI Katzmarzyk、医疗合作与政策部门主任Hussain Al-Dahwi等一行五人。双方针对遇难者遗体处理、国际人道法等领域的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应急总医院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刘智等参加座谈。 交流座谈 2022年9月,应急总医院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冠名为“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并授予应急总医院“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队旗。自命名以来,应急总医院多维度践行红十字精神,深化国际人道合作。在应急救援领域成果丰硕,积极参与“应急使命·2024”、第一届全国红十字救援队伍大比武等任务;传播红十字精神,与红十字组织合作培训中外学员超4000人;协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推动赛事范围扩大并承办新赛项;开展国际合作,“应急红玫瑰”“应急少年”等活动获多方支持且成果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此次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一行来访,再次体现了双方践行红十字精神、共同促进人道事业发展的决心与行动。 双方回顾了此前工作,CheryI女士对应急总医院自2019年以来在遇难者遗体处理的知识传播领域开展的多项培训工作感到非常暖心和欣喜,她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以便融入ICRC未来相关工作。 合影留念 交流中,刘晓川副院长和Boris副代表均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双方表示,要继续深化在知识传播与培训、生命安全能力提升、项目开发、展览展示方面的合作,期待今后能在进一步了解一线救援人员需求的前提下,开展专业化、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4
聚焦“三断”难题!应急总医院参与“应急使命•2025”演习评估,为极端灾害新质救援能力“把脉”
6月9日,应急总医院收到应急管理部演习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组发来的函件。医院迅速响应,立即委派应急医学救援处相关同志担任演习科目评估专家,前往黑龙江省东宁市参与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的“应急使命•2025”演习相关工作。 (专题一演习评估组) 此次演习聚焦解决“断路、断网、断电”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等突出难题,以“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为课题,对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行动、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质效进行系统评估,主要检验实战环境下新技术、新战法、新材料、新装备应对极端灾害场景的作用与效能,对其可行性、实效性、实战性进行科学准确评估,推动应急产业发展,为科技应急、高效应急赋能。 (专题一相关科目评估现场) (专题一相关科目评估现场) (专题一相关科目评估现场) 根据“应急使命·2025”演习专题一: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总体安排,结合演习极端性、专业性、实战性救援行动中力量编组、装备技术、战术战法等开展评估,应急总医院专家采用查阅资料、座谈访谈、全程跟踪、实地检查等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事先评估与事中评估、交叉评估与集中评估、评估组评估与自我评估、重点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方式,对演习各阶段、各环节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和分析。 (专题一相关科目评估现场) (专题一相关科目评估现场) (专题一相关科目评估现场) 此次演习是科学把握新质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体现,委派专家参与演习评估是应急总医院“医学救援关键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贴近救援实战需求的重要举措。 来源:应急医学救援处 作者:高盛 审核:朱伟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5
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研修圆满成功!各国官员缔结友谊,共启应急医学合作新篇
6月16日,由商务部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承办,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协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管理研修班在京举行结业仪式。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10名官员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 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主任张晓宁、副主任米建英,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出席开班式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本次研修班积极落实领导人关于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讲话精神,围绕应急医学管理主题,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应急总医院、中科院心理所等应急领域专家,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和座谈交流,分享了中国应急医学管理体制机制、智慧应急医学新模态、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与能力建设、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经验,为各国官员提供了有益借鉴。 应急总医院专家为官员们培训时留影 应急总医院专家为官员们培训时留影 为加深官员们对中国的深入了解,研修班特别安排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青岛)的参观行程。官员们在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急救中心、上合(青岛)国际应急医学装备技术研究院、上合之珠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实地了解了中国应急医学总体发展情况、中国救援队能力建设情况和应急医学领域航空救援水平,直观感受了中国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和先进性,全方位多角度汲取中国应急医学管理有关经验,为后续国际合作与本土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青岛参观考察合影 此次研修,来自3个国家的10名官员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合作中凝聚共识,在生活中相互理解融合,在相处中缔结友谊,充分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始终秉持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推动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走深走实。西哈萨克斯坦医科大学应急医学教研室主任爱努尔·朵娜依娃在结业式上深情致辞,她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各项内容给所有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激励了各国参训官员重新思考本国应急医学的管理模式。目前,中国领导人目前正在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方发言中专门提到了要深化中亚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合作,鼓励青年、智库加强交流。她感谢两个国家作为友好邻邦建立的深厚友谊,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合作。 结业仪式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将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建立常态化的应急医学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完善跨境应急医学救援绿色通道机制,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提升区域应急医学管理水平,为构建人类安全与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0
1 2 3 4 5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