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举办北京市消防卫勤业务培训班
9月15日至19日,应急总医院在北院区举办北京市消防卫勤业务培训班,50名来自北京地区的消防卫勤人员参加培训。 合影留念 开班仪式上,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后勤装备处处长魏兴雷出席并致辞。刘晓川副院长深情回顾了总医院多年来与消防救援人员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强调了卫勤保障在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魏兴雷处长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期望:统一思想、强化政治站位;知行合一、增强学习积极性;严格管理、严守培训纪律,希望学员们未来能在总队救护与卫勤工作建设中发光发热。怀柔消防救援支队陈绪代表学员表态发言,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刘晓川副院长致辞 魏兴雷处长致辞 陈绪代表学员表态发言 此次培训班课程设置紧密贴合消防救援工作实际需求,构建起应急医学全链条知识体系。理论课程涵盖应急医学与消防卫勤体系构建、人体运动系统骨骼肌肉结构解析、专业体格检查方法教学、训练伤预防与康复等核心内容,为学员们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实操环节更是亮点纷呈,康复理疗、拔罐技术实操训练让学员们亲身体验,快速掌握实用医疗技能。同时,针对队伍常见疾病处置、大规模伤亡事件应急响应与检伤分类流程等内容的细致讲解,填补了消防救援人员在卫勤领域的医学知识空白。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此外,培训班还嵌入北京市红十字会16学时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课程。心肺复苏技术、AED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现场救护等急救知识与技能训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讲授、情景模拟和操作演练,让学员们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为救援工作增添一份保障。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此次培训,应急总医院以专业、务实、精准的培训方式,为北京消防卫勤队伍注入了新的能量。下一步,应急总医院将继续携手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紧贴实战需求,为消防卫勤队伍培养更多懂基础理论、会伤情鉴别、会创伤急救、会紧急避险、会康复指导的卫勤专业人才,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坚实的卫勤支撑。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26
应急总医院举办心脏康复学术会议:为心脏康复诊疗照亮新路径
9月13日,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举办了一场聚焦心脏康复风险评估与治疗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将心脏康复领域的前沿理念、先进技术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吸引了北京地区众多医疗机构康复医学、心血管病领域的专家踊跃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不断碰撞思维火花,为推动心脏康复诊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影留念 开幕致辞:肯定价值,指明方向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与科技教育处处长高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吴院长指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攀升,心脏康复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价值日益凸显。此次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平台,更是推动心脏康复临床应用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契机,应急总医院将全力支持相关学术探索与实践。高艳处长也强调了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及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综合医疗科主任李长新,北京小汤山医院心脏重症康复科主任古磊等专家担任主持,精准提炼知识点,助力会议高效推进。 吴迪院长致辞 高艳处长致辞 专家主持 权威分享:前沿理念,倾囊相授 会议上,多位专家带来心脏康复领域的精彩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谢瑛,围绕心脏康复诊疗思维培养,阐述从经验医学迈向精准医学的跨越之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威教授系统讲解CPET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深度剖析心肺运动试验在指导心脏运动康复中的关键作用。小汤山医院心肺重症康复科主任国荣,系统构建重症心脏病从评估、诊断到预防、治疗及康复的完整体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全面理论指导。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学英分享科室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展示利用先进设备与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的成功案例。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处长、急诊科主任缪国斌从多角度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脏康复,深入分析心脏康复与临床治疗的紧密衔接。 专家授课 此外,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范煜东、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桂沛君、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琦等专家,围绕心脏康复的多学科协作、康复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直面现状:剖析问题,明确路径 会议期间,专家们共同探讨我国心脏康复发展现状。目前,心脏康复重要性虽逐渐被认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专业人才短缺限制康复服务覆盖范围与质量;部分医院重视不足,缺乏完善康复体系;临床实践中,康复方案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不够紧密。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加强人才培养,通过院校教育与在职培训结合,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医疗机构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建立多学科协作康复团队;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升整体效果。 专家留影 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精准康复 应急总医院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科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配备了运动心肺测试系统、六分钟步行试验测试系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一批专业设备,能精准评估患者心脏功能与运动耐力,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科室组建了由心血管内科专家、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护士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从运动训练、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多维度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康复服务。 展望未来:携手共进,助力健康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心脏康复领域专业人士提供深入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成果共享与转化。与会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治疗师提供宝贵指导,提升其对心脏康复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心脏康复新技术、新方法,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康复希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康复医学科 审核:王学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26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携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共同探索《数字世界中的人道》
在2025年9月举办的第四届东吴国际人道论坛中,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合展示《数字世界中的人道》项目,吸引了众多参会领导嘉宾参与互动。 中国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边晓部长观看演示 2024年,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首次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人道传统与国际人道理念—应急救援伦理学探讨》活动。在2025年,主办方将研究领域向数字世界深入,联合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围绕数字技术为人类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举办《数字世界中的人道》项目,提出了“提高对冲突环境中风险的认识”、“支持数字责任理念”、“采用基于原则的数字化转型”三大倡议。 介绍项目情况 在活动中,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展示了总医院近期在人工智能+医学救援的新成果:“AI赋能助力应急医学救援,多维度打造救援新生态”展示了应急医学救援中的智救、智诊、智调、智运、智学;“AI辅助诊治”展示了总医院刚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基于GPT大语言模型的APP为救援一线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应急医疗资源智能云调度的能力。 此次活动是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在人道领域的新探索,为进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医学人道伦理话语体系贡献力量。接下来项目还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相,并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展出。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24
应急总医院两项成果入选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
9月2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结束之际,外交部公布了《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在313项成果中,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有2项成果入选,这是总医院在应急管理部的全力支持和应急总医院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也是中国在上合组织青年能力发展和应急医学治理中取得的务实合作典范。 《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文件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少年”青少年应急医学训练营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与“应急少年”们合影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首个青少年应急医学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应急救护、航空医疗救援等应急医学训练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应急医学领域良好合作和青年应急能力发展。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大使亲自为少年们颁发结营证书并发表简短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管理研修班 研修班合影 研修班围绕应急医学管理主题,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和座谈交流,分享了中国应急医学管理体制机制、智慧应急医学新模态、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与能力建设、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经验。 以上两项内容都是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具体推进,该中心是2024年由应急管理部依托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组建的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专注于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专业合作平台。中心积极开展应急医学救援、职业健康、心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促进区域应急医学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面向未来,应急总医院将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为继续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应急医学合作贡献力量,为推动青少年应急医学能力提升展现担当,为促进应急医学管理现代化治理作出示范,并以高效的行动不断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坚定前行!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04
应急总医院主办《应急医疗救护技术(初级)》培训师首期培训班
为大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人民防线,进一步夯实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医疗救护能力、促进救援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8月29日至31日,由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办,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应急管理部党校)、重庆市永川区应急救援协会协办的《应急医疗救护技术(初级)》培训师首期培训班在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应急管理部党校)开班。 集体合影 应急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晓川在开班式上致辞,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应急管理部党校)副院长、部党校副校长董喜明作动员讲话。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受邀出席开幕式,并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应急救援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发展作专题讲座。重庆市永川区应急救援协会副会长陈森瑶主持开班式。 开班式 本次培训坚持“理论筑基+实训赋能”相结合,紧紧围绕培养“能教、会教、善教”培训师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不仅涵盖《应急医疗救护技术(初级)》培训的专业化、标准化理论技能,还包括应急救援重要法规、《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解读、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分享、《应急医疗救护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等扩展提升内容;在实操和技术考核部分创新引入多场景模拟教学与限时考核方法,在提升学员《应急医疗救护技术(初级)》理论技能基本功的同时,帮助学员开拓视野、提升教学设计与授课能力,确保学员能够把专业知识有效转化为“可教、可训、可考”的教学能力,帮助学员打通“自己会”到“教会人”的关键一环。 专题讲座 认真学习 《应急医疗救护技术》是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适应应急管理新形势,充分发挥应急医学特色精心打造的培训项目。自推出以来,已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500余名,广受同行认可和社会关注。此次培训旨在打造一支政治好、素质高、本领强的师资队伍,并对初级课程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同质化提升,为《应急医疗救护技术》培训的进一步推广打造坚实基础。今后,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应急医疗救护培训体系建设,培育更多基层“种子培训师”,让应急医疗救护技术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王兆霞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04
1 2 3 4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