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红十字培训基地完成首次对外培训:为歌华有线安全生产筑牢“救护防线”
应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邀请,6月16日,应急总医院为2025年度北京歌华有线安全生产培训班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北京歌华有线120余名相关人员齐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与培训。 此次培训班围绕一线施工安全与应急救护能力提升展开,从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应急技能、完善安全制度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培训,旨在为歌华有线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应急总医院(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作为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高度重视此次培训,专门安排基地老师为全体学员开展现场急救知识科普与实操演练教学。课程重点聚焦高质量心肺复苏技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正确使用,通过深入浅出的原理讲解、规范精准的操作演示以及紧张有序的模拟实操演练,让每一位学员在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反应、科学施救。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老师为学员们讲授胸外按压要领 培训现场,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老师为学员们讲授胸外按压要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学员们分组进行双人配合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演练,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学员们展现出了很强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核心要点和AED的使用方法,应急救护能力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学员分组演练双人配合心肺复苏和AED使用 本次培训班成效显著,有效强化了项目各参与方,尤其是施工一线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为歌华有线网络建设项目的安全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应急总医院挂牌成立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以来首次对外开展培训,此次培训不仅扩大了医院的对外影响力,还加深了与兄弟单位的友好合作关系,更为基地后续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19
应急总医院2025“应急红玫瑰”活动登场,多国驻华官员齐聚体验非遗养生与医疗项目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由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年度“应急红玫瑰-生命教育安全能力提升”活动,于5月20日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和东院区举行。津巴布韦公使Diza、埃塞俄比亚特派团长夫人Bogale等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马拉维、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驻华使馆官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金宏图主任和应急管理部代表近40人参加了活动。共青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北京市海峡医药研究院支持了本次活动。 来宾合影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词。他表示,“应急红玫瑰”活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外交使节夫人与女性工作人员的健康需求,搭建了以安全与健康为核心的女性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期待与各国在灾害防治、医疗救援、女性健康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提升生命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词 联合主办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表示,今年58世界红十字日暨58博爱周期间,全国红十字系统以“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人道传播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红十字“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崇高使命。本次活动是红十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合作建设,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发扬和践行人道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道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实践举措。 在活动环节,非遗与养生碰撞出别样火花。非遗传承人、应急总医院巩春华老师大显身手,为嘉宾展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并带领大家制作剪纸拉花,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印有“应急红玫瑰”图案的养生锤制作环节也备受青睐。嘉宾们刚完成制作,养生锤就派上用场,成为缓解肩颈疲劳的“神器”。不少嘉宾还萌生新想法,打算之后在锤包中融入本国元素,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养生锤。 展示剪纸艺术 体验剪纸制作 乐在其中 现场制作养生锤 活动现场,皮肤科刘爱英主任深入浅出讲解科学护肤要点,急诊科陈丽娟护士长现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国医中心杨晨医生分享中医药食同源知识。嘉宾们积极参与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不仅学到了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技能,还掌握了提升美丽的实用知识。 专家们讲解科学护肤、海姆立克急救和中医药食同源知识 当日下午,应急总医院东院区热闹非凡,嘉宾们分组参与临床医疗体验。国医中心诊区,中医诊脉、拔罐、针灸等传统项目吸引众人,嘉宾们亲身感受中医魅力。皮肤科的皮肤镜检测、水光治疗项目前排起队伍,整形美容科的激光祛斑、光子嫩肤项目同样备受青睐。嘉宾们积极参与,在亲身体验中解锁健康美丽新方式,活动热度持续攀升。 嘉宾在东院区参与临床医疗体验 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对主办方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创新思路表示赞赏,并表示期待继续参与同类活动。 难忘时刻 “应急红玫瑰”活动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成果之一,未来,项目将继续创新打造更多“小而美”的精品活动,为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女性生命安全能力作出贡献。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摄影:李堃 监制:彭雪征
2025.05
22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南基地成立
合 作 共 赢         2025年5月10日,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南基地签约和授牌仪式在成都市锦江宾馆贵宾楼举行。西南基地(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曾俊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等参加了仪式。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南基地授牌仪式 应急总医院院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迪在致辞时提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生态脆弱,灾害风险防范形势尤为严峻。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医疗中心,拥有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急危重症救治、灾害医学救援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希望基地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强化区域多部门协调联动布局,构建覆盖全域、辐射周边的立体化救援格局;希望基地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与临床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联合开展应急医学关键技术攻关和临床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应急医学装备、药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应急医学救援行业的科技含量。 应急总医院院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迪致辞 仪式结束后,应急总医院一行前往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开展实地调研。双方聚焦基地联动、资源整合、多部门协同应急救援机制优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探讨。 参观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参观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南基地的落地,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西南地区应急医学救援能力的关键一步。此前,双方已在应急医学救援学科与能力建设、援外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未来,双方将深度整合应急与医疗技术力量,打破行业与区域壁垒,推动各方在应急医学领域实现资源互通和优势叠加,建设“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共同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应急医学救援高地,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靳岚祯
2025.05
11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揭牌
2025年5月9日,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揭牌暨甘肃省应急医院挂牌仪式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举行。 仪式由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柴尔青主持。首先进行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签约仪式和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甘肃省应急医院揭牌启动仪式。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签约仪式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迪为西北基地、甘肃省应急医院揭牌 甘肃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辉发表致辞。他表示,甘肃省人民医院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深度融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此次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的落地,是推动西北地区应急医学救援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这既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基地将深化与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等救援力量的联勤联动,推动建立覆盖全省的应急医疗协作网络。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翔发表致辞。他表示,“大应急”与“大卫生”的强强联手,标志着甘肃省应急医学按下了“快进键”、迈上了快车道。省卫生健康委将不遗余力、千方百计支持“强省医”行动,在政策资金保障、多方资源统筹协调,强化跨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平战结合应急医学网络、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深化应急医学研究等方面顶格支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力争在全国应急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上闯出“甘肃经验、甘肃特色”。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洪涛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省人民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参与舟曲泥石流灾害、积石山地震灾害等多次抢险救灾行动和演练,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接下来,省应急管理厅将着眼抢大险、救大灾实战需求,在应急理论研究、应急实践探索、应急救援准备、应急能力建设、应急协同联动、应急救援演练等诸多方面,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甘肃省应急医院的发展建设予以全力支持。 应急总医院院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迪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他希望西北基地面向西北地区灾害特点和救援需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坚持平急结合、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原则,构建全域联动的应急医学救援网络,推动西北地区应急医学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兰州作为丝路明珠的重要地理位置,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做出贡献。 领导致辞 西北基地的成立得到了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韩正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浩,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筹备组党委书记、组长王刚参加并见证了仪式。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和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参观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 参观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参观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西北基地的落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西北地区应急医学救援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未来基地将通过体系、队伍、能力建设,深化与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协同,积极探索应急救援与应急医疗的“全链条融合”,推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地方专业紧急医疗救援队形成联勤联动医救协同机制,建立长期、稳定、友好、密切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提升区域应急医学响应能力与救治水平,为筑牢国家西北地区应急与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5
09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参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交流活动,共谋应急救援新篇
5月11日至13日,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边境地区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会议暨中国—中亚应急管理边境合作交流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国家边境地区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UN-SPIDER 北京办公室代表线上线下参会。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代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参加会议并作发言。 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边境地区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会议现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是2024年由应急管理部依托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组建的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专注于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专业合作平台,承担着中国与上合组织在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国际交流、区域协同合作等多项职能。 刘智主任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的工作情况。他指出,5月12日既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又是国际护士节,在这样一个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探讨应急医学救援国际合作意义重大。中国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中国与上合组织各国在应急医学救援中的交流与合作,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构建国际交流机制,在应急医学救援、职业健康、心理干预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咨询;开展了生命安全能力启蒙与提升项目,成功举办“应急红玫瑰”、“应急少年”,以及面向应急医学救援专业人员的援外培训项目等。中心于2025年4月成立了“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同步启动呼吸机使用技术、现场救援气道维护能力培训,并计划向各上合组织成员国捐赠价值近400万元的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这些“小而美”的落地项目既是贯彻“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务实行动,也是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加强互相支持,深化互利合作,高质量创新发展,为成员国人民带来切实福祉的重要举措。 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智发言 会后,刘智主任参加了中俄(罗斯)代表团双边会见。 刘智主任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代表合影 面向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倡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将积极响应,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计划通过组建专家库和开展专项项目,推动新兴技术快速转化应用于应急救援实践和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保护;继续强化生命安全培训,持续提升全人群生命安全应急能力;举办2025国际应急医学救援论坛和应急医学装备技术博览会,深化区域技术创新与产能合作,以务实工作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王霁冉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5
14
1 2 3 4 5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