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光国之名医工作室”落户应急总医院,助力美容外科快速发展
日前,应急总医院迎来重要时刻——“马继光国之名医工作室”在门诊正式揭牌,标志着应急总医院美容外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副院长孙劲文致辞并向马继光教授颁发了外聘专家聘书,院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医务处、外科门诊及美容外科相关人员参加仪式。 马继光教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曾任院长助理、整形外科医院东院区常务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平安门诊部主任,曾在2018年荣获“国之名医”的殊荣。马教授在外伤后瘢痕修复、面部年轻化、鼻整形等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其专业方向与应急总医院应急救援特色高度契合。 集体合影 为了提升应急总医院美容外科的诊治水平,马教授专门在应急总医院设立工作室,于每周三上午出诊,为广大爱美者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 孙劲文副院长在致辞中对马继光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指出,为满足广大爱美者的需求,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医院正在大力推动美容外科发展。“马继光国之名医工作室”的设立,将为应急总医院在应急医学事业及美容外科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双方在科研教学、人才培训、业务拓展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马继光教授讲话 马继光教授表示,非常荣幸受邀加入应急总医院。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发展美容外科是大势所趋。应急总医院美容外科医疗团队已初具规模,今后将在医教研救方面全力支持科室发展,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使科室业务更加完善,从而加快推进科室的发展步伐。 经验交流此次“马继光国之名医工作室”的揭牌,不仅为美容外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更是对广大爱美者的一次重大利好。我们坚信,在马继光教授的带领下,应急总医院美容外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美容外科咨询电话:13260309673 来源:外科门诊 审核:王大民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3
0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下的生命之光
2024年,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获满枝:全年收治住院患者2841人次,门诊接诊量高达26323人次,患者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3个直辖市,全年开展4326台次气管镜及导管介入手术,并成功推出5项新技术、新业务,树立了气管镜介入领域的新标杆。全年收到锦旗31面,每一项成就都是对科室医术与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金  字  招  牌 气管镜技术,树立业界新标杆 气管镜介入技术,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金字招牌,在2024年再次大放异彩,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学科带头人周云芝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救治了数千名气道狭窄、呼吸道慢性疾病及肺结节患者,赢得了广泛赞誉。 气道狭窄,这一曾经让患者痛苦不堪的难题,在科室医疗团队的精湛技艺下迎刃而解。他们采用放置支架、球囊扩张、二氧化碳冷冻、肺大疱减容等先进技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呼吸困难。2024年12月10日,一位车祸后气道狭窄的患者紧急转至应急总医院,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迅速行动,仅用了1小时的手术,就让患者重获自由呼吸,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 针对呼吸道慢性疾病,科室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他们开展精准亚段靶向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靶向肺部去神经射频消融术、脉冲消融术等新技术,为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一位七旬慢阻肺患者,长期卧床,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但在科室的精心治疗和康复训练下,患者的肺功能逐渐恢复,最终能够外出散步,重拾生活的乐趣。 在肺结节治疗领域,科室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他们成功开展多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及机器人穿刺对外周肺结节的活检及治疗,标志着科室在肺结节精准治疗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更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气管镜介入技术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治疗效果上,更在于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科室常规开展全麻气管镜手术,医护人员操作熟练、手法轻柔,最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痛苦。他们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信赖。  绿  色  通  道 全天守候,守护生命每一刻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开通的气道梗阻24小时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了最快速、最有效的救治。2024年,科室通过这条生命通道,成功接诊并实施急诊手术500余例,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对于咯血、气道狭窄等急危重症患者,科室始终坚守使命与责任,第一时间响应。2024年11月,一位肿瘤患者突发咯血不止,被紧急送往应急总医院。面对如此危急的病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迅速评估病情,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成功止血,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这一幕幕生死时速的救援,见证了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这条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背后凝聚的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高效协作。他们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投入到紧急救治工作中。同时,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还与急诊科、影像科、麻醉科、ICU等多个科室紧密协作,形成了高效的多学科协作网络。这一网络的构建,确保了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最快速、最精准的处理,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心  手  相  牵 团队协作,共创荣耀新篇章 团结协作精神,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在这里,医生们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敏锐的临床洞察力,面对复杂病例时深入讨论、互相交流;护士们是患者身边最贴心的守护者,精心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气管镜室手术团队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操作,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他们各展所长、无缝对接,携手书写着科室的辉煌历史。 科室注重人才培养和交流,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周云芝主任作为科室的领头羊,不仅被评为第九届北京优秀医师,还当选多个学会副主任委员。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近80人,多次举办气管镜介入诊疗高级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这些会议的举办,不仅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同仁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 正是凭借这种团结协作的力量,科室在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时始终展现出高效、坚韧与创新的姿态。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才能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医  患  同  心 生命至上,仁心仁术见真情 病房是患者在医院的家,而医护人员就是患者的家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温暖的诊疗服务。 每天的查房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要时刻。周云芝主任总是亲切地与每位患者交流,详细询问病情,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她的每一次问候、每一句关怀,都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患者心中的阴霾。护士们忙碌于病房之间,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指导术前准备、发放药品、协助康复训练等。他们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次关怀,都让患者铭记于心。 科室还高度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主动前移服务窗口,通过健康讲座、义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医疗咨询,深入浅出地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知识。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更为他们提供了预防疾病复发的实用方法和技巧。  展  望  未  来 创新不止,提升服务再出发 在新的一年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强团队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科室将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呵护与关怀。在这里,每一位患者都不再孤单。因为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每一位患者都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带着笑容和活力重新拥抱生活。 学科带头人 周云芝,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擅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疾病、胸部肿瘤及呼吸危重症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诊治各种良恶性气道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气道狭窄、各种气道瘘的封堵、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等。同时用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如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内科胸腔镜下肺大疱减容术等。在肺癌的局部治疗(肺癌的经血管介入、经气道介入、经皮穿刺介入消融等微创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方面经验丰富。 学术兼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和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和介入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和介入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常委、职业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委员会委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当代介入医学电子杂志》副主编。 科研成果: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承担了多项课题,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咨询电话 门诊:87935318 病房:87935375
2025.02
17
绿色通道架起生命桥梁!应急总医院高效救治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职工家属
日前,一位来自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职工家属王女士,在应急总医院享受到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服务,不仅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更在医院的贴心关怀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对偏远地区应急管理系统职工及家属的深切关怀,也生动诠释了应急总医院作为应急医疗体系坚强后盾的责任与担当。 绿色通道畅通无阻,高效就医温暖人心 王女士因体检发现多发子宫肌瘤且增长迅速,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决定踏上千里求医之路。得知这一情况后,应急总医院按照之前与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签订的医疗服务保障协议,迅速启动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医疗服务发展处和妇产科紧密联动,为王女士量身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 ​ 2月8日,从王女士踏入应急总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医疗服务发展处工作人员便全程陪同,引导她通过绿色通道专属服务区快速完成挂号、问诊等流程。在妇产科张欣主任的亲自接诊下,仅用了半个小时,王女士就完成了从问诊到办理住院手续的全过程,大大超出了她对就医效率的预期,也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应急总医院的高效与专业。 精湛医术守护生命,妇科团队赢得信赖 面对王女士复杂的病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子宫腺肌症合并阴道壁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妇产科张欣主任及其团队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和充分的病情评估,决定为王女士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同时保留双侧卵巢,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2月10日上午,王女士推进了手术室。张欣主任亲自主刀,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团队的默契配合,手术圆满成功,术中出血量仅100毫升。展现出了妇产科团队高超的医疗水平,更是对应急总医院应急医疗能力的有力证明。 贴心服务如沐春风,医患情深共筑家园 王女士住院期间,应急总医院不仅提供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她的心灵。从病房的温馨布置到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每一个细节都 让王女士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张欣主任及团队多次查房,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妇产科张欣主任率团队查房 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应急总医院用绿色通道架起了一座生命桥梁。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应急总医院不仅展现了高效的协同机制、高超的医疗技术、严谨的职业态度,更以贴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感激。术后,王女士恢复情况良好,她感慨地说:“在应急总医院,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温暖。” 西藏患者来京就医,应急保障彰显关怀 王女士的这次就医经历,不仅是应急总医院与西藏应急系统建立医疗服务保障机制以来的首位来京就医患者,也是总医院接待京外应急系统职工家属的首例成功案例。标志着应急总医院在跨区域医疗服务保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医院持续优化绿色通道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急总医院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应急医疗服务体系,为更多京外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医疗保障,让爱与希望在每一次生命救援中传递。 来源:医疗服务发展处、妇产科 供稿:韩亚辰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2
14
应急总医院护理部举办“医院品牌化服务礼仪”培训,重塑医疗服务新风貌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护理服务品质,树立专业且统一的为患者服务形象,近日,应急总医院护理部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医院品牌化服务礼仪”的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实践,规范护理人员的礼仪行为,提升其职业素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的满意度与信任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培训活动由护理部精心组织,覆盖了全院多个关键窗口科室,包括挂号收费处、门诊导医台、药房、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等。这些岗位作为医院与患者接触的“第一站”,其服务水平直接关乎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因此,提升这些岗位人员的服务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来自全院多个部门科室的近两年新入职护士、科室带教老师、护理骨干、护士长等约110人次参与了此次培训,培训开始前,护理部吴军玲主任作了动员讲话,她强调了服务礼仪在医院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勉励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为提升医院品牌形象贡献力量。 培训活动邀请了知名礼仪专家王姝君老师前来授课。王老师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医务人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礼仪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服务意识、接待礼仪、沟通礼仪、形象礼仪、仪容仪表等多个方面。 在形象礼仪方面,王姝君老师详细讲解了医务人员的着装规范、仪容仪表要求以及职场妆容与禁忌等,旨在通过规范着装与仪容仪表,展现医务人员的专业严谨的职业风貌。接待礼仪部分则强调了微笑服务、礼貌用语和标准仪态的重要性,通过传递温暖关怀,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沟通礼仪是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王姝君老师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讲解了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她鼓励医务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清晰、准确地表达医疗信息,同时注重非言语沟通的运用,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以建立更加紧密的医患关系。 培训过程中,王姝君老师结合医院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运用精炼而风趣的语言,通过情景模拟、现场指导以及实操训练等多种方式,让培训现场氛围异常活跃。护士们积极参与互动,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 通过此次培训,应急总医院护理人员不仅系统学习了专业的服务礼仪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服务礼仪在日常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入微、温馨贴心的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应急总医院护理部将持续关注服务细节的优化,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不懈努力。 来源:护理部 作者:李晶晶 审核:吴军玲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3
13
【人文关怀在行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的故事】第1期:重生的笑容
在应急总医院,每一天都回响着生命的赞歌,每一刻都上演着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 为展现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我们特别开设【人文关怀在行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的故事】专栏,探寻医疗一线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敬请关注! 第1期: 《重生的笑容》   春节前夕,应急总医国医中心弥漫着节日的温馨与宁静。在王光涛主任的诊室里,一束柔和的灯光照在一名男子的脸上,他手里紧紧握着一面鲜红的锦旗:“针刀妙手医泽八方,仁心仁术德艺双馨”,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感激。   高先生,一个普通的都市白领,因长期伏案工作,8年前被腰背部的隐痛所困扰。起初,他并未在意,以为只是简单的肌肉疲劳,休息一下就能恢复。然而,疼痛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演变成了难以忍受的筋膜炎。8年间,筋膜炎如影随形,成了他生活中难以摆脱的阴影。 “那时候,我才三十多岁,本该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却因为腰痛,连提个重物都成了奢望。”高先生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与苦涩。“夜深人静时,疼痛就像一把刀,在我腰背上反复切割,让我无法入睡。我试过各种方法,推拿、理疗,甚至吃止痛药,但都无济于事。”筋膜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疾病,却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对治疗渐渐失去了信心。 绝望之际,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应急总医院国医中心王光涛主任在针刀治疗骨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和筋膜炎等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显著的治疗效果。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迫不及待踏进了应急总医院东院区的大门。 初见王光涛主任,高先生被他的笑容和眼神打动,那是一种温暖而坚定的目光。王主任耐心地询问了他的病史,仔细检查了腰背部的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结合针刀、针灸及拔罐等传统中医疗法。然后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担心,我们会一起努力,让你好起来的!” 那一刻,高先生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接下来的两周里,他接受了王主任的针刀治疗。每一次治疗,王主任都显得格外细心和专注。“记得第一次治疗后,我躺在床上,感觉腰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我知道,我找对了医生。” 经过两次针刀治疗和后续的辅助疗法,高先生的腰背部疼痛得到了彻底缓解。他重新站了起来,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和自在。他握着王光涛主任的手:“王主任,您真是妙手回春,两个针刀下去,我就不疼了,这对我个人来说,简直是重生!” 为了表达对王主任的感激之情,高先生特意定制了这面锦旗。 为了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高先生提议与王光涛主任合影留念。两人并肩站在诊室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随后,高先生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康复故事和王主任的医术医德。 王光涛主任说:“患者的笑容和感激,是我最大的动力。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治愈了多少病人,而是看到他们重新绽放出笑容。”   这段医患之间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叫做医者仁心,有一种情感叫做患难与共。 专家介绍     王光涛,针灸科主任兼国医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师承国医大师余瀛鳌先生,致力于颈肩腰腿痛等骨伤科疾病的中医保守治疗研究,致力于训练伤、重度膝关节炎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等疾病中医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主编著作19本,参编参译著作5本: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学术著作奖1项,获院级科学技术奖1项。 擅长应用针刀、血罐、针灸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膝关节退行性疼痛、半月板损伤、踝关节痛、足跟痛、肌肉损伤等骨伤科疑难杂症,擅长训练伤和运动伤的中医保守治疗,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痤疮、月经病、脾胃病(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失眠、高血压等疑难杂病。     出诊时间: 周一、周四上午:膝关节疼痛门诊 周三、周五:脊柱关节疼痛门诊   咨询电话:87994833
2025.02
10
1 17 18 19 20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