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以药学服务“小切口” 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近日,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在“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养老机构开展的“心脑血管‘药’知道”公益药学服务,此举是医院深化医养结合的一次实践。本次活动由药学部张藜莉主任带队,赵夕岚药师主讲,与肾内科刘凤华副主任医师协同开展。在国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背景下,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将药学服务融入养老机构,以专业力量守护老年人用药安全,在构建“医药协同、药学先行”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上迈出新步伐。 活动现场,老人们认真聆听 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公立医院公益属性 此次药学部主导的医养结合服务,是医院响应国家关于深化医养结合促进行动、发挥部属医院公益属性的积极作为。活动精准对接“开展健康教育和照护技能培训”的政策要求,将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作为突破口,体现了医院在服务国家大局中的责任担当。 “医养结合,药学服务必须先行。”药学部张藜莉主任表示,“面对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复杂情况,我们将医院应急医学中的‘预防为先’理念前置到养老服务中,通过系统的用药评估与指导,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创新服务模式,驱动学科建设与质量提升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医药协同”服务模式,由高年资医生讲解疾病知识,药师团队提供用药指导,形成了“医疗+药学”的完整服务闭环。这一实践是医院抓好学科建设,推进“三个一批”策略,探索应急特色学科群建设的缩影。 药学部将此次服务视为推动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的重要契机,不仅在延伸服务中彰显了温度,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临床药学服务能力,为打造实力强劲的应急药学特色学科注入新动能。 建立长效机制,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药学部计划以此活动为起点,建立长效药学服务机制,定期走进养老机构开展用药评估、药学查房、药物重整等专业服务,并开发老年人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系统。展现了药学部在健全医院服务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方面的积极作为。 “我们要把应急药学特色与药学服务深度融合。”张藜莉主任强调:“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我们旨在打造具有应急总医院特色的药学服务品牌,这既是药学部对医院‘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号召的响应,也是我们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的专业力量。” 药学部张黎莉主任为就诊患者讲解取药流程 夯实人才基础,锤炼“三支队伍” 此次活动中,药学部骨干药师全程参与,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与高效协同能力。这得益于部门长期以来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医院要求建设好 “三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培训演练的方针一脉相承。一支专业过硬、能战能赢的药师队伍,正是医院实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目标的重要支撑。 一次公益讲座到一项长效机制,应急总医院药学部正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将医院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服务民众健康的切实举措。 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团队 未来,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药学服务深入更多养老机构,让药学服务进社区、进楼宇,为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来源:药学部 供稿:赵夕岚 审核:张藜莉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1
20
多学科协同作战!应急总医院成功拆除38岁患者体内“血管炸弹”
近日,应急总医院血管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经皮胸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置入术”,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 患者与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合影 突发险情:38岁男子体内埋“炸弹” 一名38岁、平日身体健康的男性,因突发剧烈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被紧急送至应急总医院急诊科。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患者患有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作为人体最粗大的主干血管,一旦夹层形成,就如同体内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甚至在几分钟内可能猝死。该患者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已累及多处重要血管,情况危急,必须立即手术。 手术进行中 多学科联动:共筑生命防线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应急总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绿色通道。急诊科与影像科迅速完成术前诊断和初步评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血管外科张君主任医师团队迅速介入,精准研判病情,制定手术方案;重症医学科团队提前做好术后生命支持准备;导管室与麻醉科紧密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经过谷涌泉教授、张君主任医师带领各学科周密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的“经皮胸主动脉开窗分支覆膜支架置入术”。这项微创技术要求术者精准操作,如同在钢丝上跳舞,既封堵致命破口,又保证分支动脉血流通畅。 血管外科专家团队查房 精准施治:微创手术转危为安 在麻醉科的全程监护下,血管外科专家团队通过患者大腿根部的一个微小穿刺点,将导丝和导管精准送达病变部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引导下,团队成功将覆膜支架输送并释放于主动脉破口处。支架精准定位并成功释放后,原本被撕裂的血管壁得到修复,假腔内的血流被隔绝,生命通道重新畅通。 患者手术后在ICU密切监护 手术过程精准高效,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主动脉破口完全封闭,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次日即可经口进食。 如今,患者已康复出院。 咨询电话:87935404(医生办)、87935405(护士站)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血管外科 作者:段少秋 审核: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1
11
“知情同意”再强化!应急总医院开展法治培训筑牢医患信任防线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患者信任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压舱石,而规范保障患者知情权,正是守护这条生命线、稳固这块压舱石的关键法治举措。为深入推进法治医院建设,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夯实医疗服务安全基础,11月12日下午,应急总医院法治医院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医务处,特邀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邓利强律师开展患者知情权保护专题培训。院党委副书记曹杰、纪委书记黎体发、副院长刘晓川,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会,医务处处长缪国斌主持培训会。 邓利强律师授课 缪国斌处长主持 培训现场 作为落实《应急总医院法治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重要实践,本次培训以“知情同意再认识”为核心主题。邓利强律师结合多起典型医疗纠纷案例,深入浅出解读患者知情权的法律边界与立法精神,系统梳理临床知情同意的规范流程与核心要点,精准剖析实践中易引发争议的风险点,并针对性给出合规应对策略,为医务人员规范执业、防范纠纷提供坚实的法治指引。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法治医院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1
14
第六届中国急救大会应急医学救援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共绘应急医学发展新蓝图
2025年11月9日,由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承办的第六届急救大会应急医学救援分论坛暨北京转化医学学会应急医学救援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在北京九华山庄成功召开。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北京转化医学学会秘书长文天林到场致辞。 会议现场 论坛在展现我国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成果的专题片《风雨同舟,携手同行——“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成果》中拉开序幕。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核心力量,过去一年中,应急总医院不仅在西藏地震救援、缅甸地震救援等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参与多场国际国内联合演练,展现出了大国责任与使命担当。他强调,必须持续强化智慧救援、科技赋能与跨部门协同,全面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综合效能。 应急总医院吴迪院长致辞 北京转化医学学会秘书长文天林在致辞对应急医学专委会的工作表示赞赏。他强调,构建高效、协同的卫生应急体系是维护公共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应急医学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 北京转化医学学会秘书长文天林致辞 论坛上半场“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由清华大学北京垂杨柳医院崔健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史迪主任主持。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郑阳主任系统介绍了首都应急体系的发展路径;应急总医院张涛主任分享了灾害环境下医学救援的实战策略;晋城大医院张劼副院长聚焦矿山救援前沿进展;应急总医院卢智利处长则展示了智慧应急医学的落地成果,体现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提升救援效率方面的关键作用。 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体系建设与救援创新专场 论坛下半场“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由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祖洁琛、中日友好医院闫圣涛教授共同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刘波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吴彩军主任、清华大学附属垂杨医院顾伟主任、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田桂珍主任等多位专家,分别从急性肝衰竭一体化处理、急诊腰痛鉴别、老年肺炎早期识别、支气管镜应用等角度,展开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专题报告,展现应急医学在精准救治方面的最新探索。 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急危重症与精准处置专场 本次论坛不仅是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全国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向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与救援的核心力量,应急总医院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与各方携手,共同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陈婷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1
12
患者朋友!应急总医院发热肠道“双门诊”护您四季安康
进入秋冬季,流感高发。当发热、咳嗽与腹泻、腹痛交织,应急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以“全年无休+季节守护”模式,为患者筑牢健康防线。 (感染性疾病科团队) 发热门诊: 365天×24小时,守护”不停歇“ 【服务时间】 全年无休,24小时接诊(节假日照常)。 【接诊范围】 72小时内发热(体温≥37.3℃)患者。 伴咳嗽、咽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者。 有传染病接触史或疫区旅居史需筛查者。 【服务特色】 1.快速检测:流感、新冠、支原体等呼吸道病原检测“即到即查”,30分钟内出结果。 2.精准诊疗:资深感染科医师团队坐诊,避免盲目用药。 3.安全动线:独立就诊区域,严格分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4.“一站式”服务:挂号、就诊、检验在同一区域完成,减少奔波。 【典型病例】 凌晨1点多,李女士因持续高热(39.2℃)、剧烈咳嗽被家人送至应急总医院。发热门诊值班医师快速启动呼吸道病原检测,30分钟内确诊为甲型流感,立即开具抗病毒药物并指导居家隔离。李女士感慨:“深夜还能快速检测、精准治疗,心里特别踏实。” 肠道门诊: 4月至10月,季节守护”不断线“ 【服务时间】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肠道疾病高发季)。 【接诊范围】 两周内急性腹泻患者。 伴腹痛、呕吐、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者。 有可疑不洁饮食史或群体发病情况者。 【服务特色】 靶向排查:快速鉴别霍乱、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等传染性疾病。 全程指导:从补液治疗到饮食调理,从用药建议到家庭消毒,提供“诊后康复包”。 流程优化:缩短候诊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 心理支持:医护团队耐心倾听,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典型病例】 入秋后,王阿姨因持续腹泻、呕吐被紧急送往应急总医院。肠道门诊医师结合其可疑不洁饮食史,快速排查诺如病毒,同步进行补液治疗和饮食指导。24小时后,王阿姨症状明显缓解,家人点赞:“从检测到用药,全程高效专业,老人恢复得很快!” 您关心的,我们用心做到 不熬夜、不等候:优化就诊流程,平均候诊时间≤15分钟。 不盲目、不焦虑:精准检测明确病因,避免过度治疗。 不孤单、不慌张:医护团队全程陪伴,提供心理支持。 从诊室到家庭: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康复指导,做您居家的“云队友”。 就诊信息速览 诊区位置:应急总医院西门左侧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 咨询电话:87935480(24小时畅通)。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 作者:贾志伟、刘铭 主办:融媒体中心 监制:彭雪征 编辑:莫  鹏
2025.11
10
1 2 3 4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