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获批 “北京市朝阳区临床重点专科”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公布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下,经过多轮严格的书面评审与现场答辩,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北京市朝阳区临床重点专科”。这一荣誉标志着该院呼吸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在医疗服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均获得了认可。 医护团队 本次评审竞争激烈,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能够成功入选,得益于医院战略性平台与多方资源的有力保障,更是科室长期秉持“以临床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以人才为根本”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感激之情 感激之情 技术领航,呼吸介入铸就专科特色 临床技术是立科之本,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呼吸介入为主要特色。每年完成呼吸内镜手术约4000台,四级手术占比超过95%。科室常规开展硬质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冷冻、球囊扩张、氩气刀等)、导航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镜下气道支架置入及取出、经血管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经皮肺穿刺活检消融(氩氦刀、微波、射频)等技术,并引入激光、OCT等平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复杂、危急重症气道疾病、肺部肿瘤患者提供了精准、微创的解决方案。 气管镜手术 气管镜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科室率先在北京市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接诊,住院半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每年成功挽回数百名急危重气道狭窄患者的生命,成为患者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教学筑基,国际合作开启崭新篇章 教学相长是活力之源,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注重人才培养,2017年,医院获批中国内镜医师协会硬质镜培训基地;2025年4月,又被授牌“中国-上海合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开启了呼吸介入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作为国内重要的呼吸介入技术培训基地,该科室每年吸引全国近百名进修医师前来学习。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导师制”培养,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呼吸介入专业技术人才。 团结奋进,科室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精诚团结是前行之力,成绩的背后,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在学科带头人周云芝主任的引领下,科室形成了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任查房 展望未来,专科建设开启全新征程 此次获批北京市朝阳区临床重点专科,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下一步,科室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以建设“北京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目标,进一步做强呼吸介入技术特色,拓展新技术应用范围;二是深化亚专科建设,优化专病诊疗服务模式,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三是加强科研临床转化与青年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科室管理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科室将以此为契机,深耕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北京”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荆蕾 审核: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30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总医院基地正式开始对外培训
9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总医院基地成功举办首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标志着基地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服务。 理论授课 此次是基地挂牌成立以来的首次对外培训。8位北京市红十字会优秀师资、训练师在两个同时开设的16学时培训班上,为62名学员系统培训了心肺复苏技术、AED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救护、创伤救护技术、特殊创伤的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现场救护等急救知识与技能训练。为确保培训质量,北京市红十字会还专门派出两名督导老师全程指导,为基地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重要经验。 心肺复苏+AED 实操培训 止血包扎实操培训 当前,应急总医院基地在各级红十字会支持下,现已稳步推进各项培训工作,包括开通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官网报名通道,并设立电话及微信咨询方式,方便学员报名与咨询。未来,基地将面向社会定期开展心肺复苏技能(4学时)、创伤救护技能(4学时)和红十字救护员(16学时)培训,积极响应社会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应急救护普及工作迈向新台阶。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30
应急总医院周云芝团队创新成果亮相欧州呼吸学会年会,为肺部介入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202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2025)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隆重举行。作为全球呼吸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吸引来自160余个国家的约2万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全球呼吸健康”主题,探讨学科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创新。 2025年9月30日,应急总医院(北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云芝团队携两项前沿研究亮相大会,聚焦中央气道狭窄这一全球呼吸介入难题。周主任团队提出了系统化的临床解决方案及基于分子学研究的精准治疗策略,包括研究《Efficacy and Safety of Bronchoscopic Contact Las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1 Cases》和《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Airway Stent Placement in Central Airway Stenosis》。两项研究均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呼吸科紧密合作,搭建了国际化介入治疗平台,向全球呼吸领域专家展示了中国团队在肺部介入治疗方面的最新成果,获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与认可。 周云芝团队研究成果 周云芝团队研究成果 大会盛况,国际研究者驻足阅读 在临床创新方面,周云芝团队依托先进的接触式激光设备,对中央气道狭窄患者实施精准介入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手术操作高效简便,持续时间仅1至5分钟,出血量低,未发生气道穿孔、气胸或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患者气道通畅,呼吸困难评分显著改善,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为中央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在支架置入术后的微生物特征研究中,团队系统解析了气道微生物群在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动态演变,鉴别出核心微生物群,为干预肉芽肿形成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研究不仅为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支架管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也为个体化治疗策略和临床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两篇研究均受到壁报主题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Konstantina Kontogianni的高度赞誉,并在壁报讨论环节引发广泛关注与交流。 作为周云芝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者,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高婧博士(MD, PhD, 资深研究员)在大会上进行了海报展示。 结合上述临床与基础研究,周云芝团队在中央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领域构建了从技术创新、分子机制解析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研究链条,推动了精准治疗策略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国际化发展,为全球呼吸介入医学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与标准,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北京)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未来,周云芝主任团队将持续专注于肺部介入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力求通过技术与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精准治疗水平。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审核:周云芝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0
01
岐黄薪火传,中西智汇融——北京市第十一期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在应急总医院开班
9月21日,北京市第十一期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举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应急总医院诸方领导及硕学专家齐聚一堂,共为西医问津中医之新程鸣金击鼓,冀望于“阴阳调和,五行相济”之中医奥义与西医之术的交融中,开中医药传承创新之新局。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开班仪式 早上八点,学员们有序领取教材,为即将开启的“岐黄之术”问学之旅预作筹谋。九时许,开班仪式在李福生(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的主持下准时启幕。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辞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率先致欢迎辞:以医者仁心搭融合之桥。他代表医院对全体学员及参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坦言医院历来视西医学习中医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医道无界,仁心同源。中医“治未病”的智慧、辨证施治的精髓,与西医精准诊疗的优势相得益彰,实乃当今济世救人之良策。孙劲文副院长寄语学员,愿大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敞开心扉接纳中医知识,日后在临床中探索中西结合的诊疗路径,为患者带来更周全的救治。 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讲话 随后,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讲话:以重视之心筑传承之基,着重阐述医院对西医学习中医工作的隆重视遇。她表示,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要在理念与实践中深度融合,医院将全力保障培训顺利开展,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与资源。中医历经千年积淀,“望闻问切”的诊法、“气血脏腑”的理论,皆是中华医药之瑰宝。西医医师研习中医,既是传承国粹,更是拓宽诊疗思维的关键。刘晓川副院长希望学员们沉心钻研,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海彬致辞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海彬致辞:以协同之力探发展之路,从行业发展视角分享见解。他指出,西医学习中医是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医讲“阴阳平衡”,中西医融合亦需找到契合点。刘海彬常务副主委鼓励学员们主动沟通、积极探索,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回应患者需求,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李萌讲话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李萌随后介绍了学会在西学中工作中的规划与支撑,以专业之策铺学习之途。她表示,学会整合了优质中医师资与系统课程资源,帮助西医医师夯实中医基础。中医知识体系严谨,从“经络学说”到“方剂配伍”,皆需循序渐进研习。学会将全程护航学习过程,确保学员能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与基本技能,为后续临床应用筑牢根基。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领导祝静讲话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领导祝静讲话,以政策之力启创新之境,更是为培训班注入强劲动力。她从政策维度深入解诂西医学习中医的发展机缘,强调当前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整体观,与西医的微观探索互为补充。祝静勉励全体学员把握时代脉搏,肩负起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为中医药事业振兴贡献力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许筱颖教授授课 开班仪式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许筱颖教授开讲《中医基础理论》,以深厚之学术积淀与生动之讲解,为学员们开启“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之中医知识启蒙密钥,引领大家探赜索隐中医“治未病”与辨证论治之精妙。 合影留念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北京市推动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为西医医师搭建了系统钻研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平台,有利于培养更多具备中西医诊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在“衷中参西、融会贯通”的实践中,为群众提供更优质、多元的医疗服务,为中西医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助力谱写中西医协同创新、共筑“大医精诚”的新篇章!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医务处 审核:缪国斌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21
应急总医院获批北京市朝阳区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挂靠单位
9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通知,确定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为朝阳区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挂靠单位,这标志着该院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此次朝阳区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成立,旨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与控制体系。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医疗团队脱颖而出。科室设有普通病房、CCU、心功能室、心脏超声室等多个诊疗单元,配备24小时待机的导管室和先进的心脏冠脉及电生理介入设备。年完成各种介入手术800余例,在临时起搏和呼吸机辅助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救治成功率高达99%,还创造了经急诊PCI手术救治持续心脏停跳132分钟、术中停跳除颤45次等国内纪录。2015年,科室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质量管理铜奖。 正在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正在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作为朝阳区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将认真履行职责,为规范全区各相关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作出积极贡献,助力提升同质化管理水平,为朝阳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医务处 监制:彭雪征
2025.09
09
1 2 3 4 5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