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教育科研
应急总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7月29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召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兼应急总医院党委书记欧广,应急医学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国忠,院长张柳、副院长吴迪及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吴迪副院长主持。 欧广代表院党委对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和新当选的学术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强调,当前医院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术委员会和各位委员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各位委员认真做到“四个带头”,一要带头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坚持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政治建设促进业务发展,以医术、学术的进步彰显政治担当,要坚决维护学术公平公正,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工作氛围。二要带头履职尽责,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学术带头人,以极端认真负责、拼搏创新的精神体现责任担当。三要带头做好学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医院由临床医疗型向医、教、研、救、转化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发展。四要带头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培养,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上新台阶。 吕国忠通报了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产生过程。他指出,学术委员会是医院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医教研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学术引领作用。各位委员要对标一流医院,在医院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 随后,吴迪宣布了医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欧广、吕国忠、张柳、吴迪为当选委员颁发了聘书。 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委员会工作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职责、工作制度等,对医院2021年度职称申报人员逐一进行了学术评审。
2021.07
31
《应急总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精解》出版
近日,由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迪及其团队编撰的《应急总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精解》一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安贞医院教授马长生和我院院长张柳为该书作序。 吴迪为该书主编,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鹏和主任医师顾菲菲担任副主编,陈国娟、邓云鹏、范煜东等医师和各病区及导管室护士长担任编委。 全书共16万字,图文并茂,印刷精美,选取的33个经典病例均为心血管内科近年来成功救治的复杂高危案例,分为“心血管危重症疾病、复杂冠脉介入及手术并发症处理、复杂结构性心脏病”三大部分,既包括合并心源性休克及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重疾病,又有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手术的策略及技术分析,还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淀粉样变、嗜铬细胞瘤、急性横纹肌溶解等罕见病例。诊疗过程完整,资料翔实,并配有专家个例点评,内容丰富,临床参考价值较高。其中有完整医学资料记载的心脏停跳132分钟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成功救治完全康复病例,急诊PCI术中停跳45次救治后康复病例,94岁高龄非ST心梗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高危患者、经两次PCI救治成功病例等,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为保证该书出版出精,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我院心血管内科同仁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付出了辛勤努力。因该书采用了大量的冠脉介入手术影像,对动态图的采集、编辑要求比较高,是编撰工作的一大难点。在导管室和医院信息处的大力协助下,大家对每个手术图像一帧帧地认真筛选、比对;对文字表述乃至标点认真推敲、确定,力求做到完美。 该书的出版,不仅是我院心血管内科不断发展进步的充分体现,也是团队协同合作的生动展现,必将进一步促进心血管内科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服务应急总医院和应急医疗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心内科 黄志平)
2020.12
16
我院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科技部立项
近日,由我院心内科吴迪主任带领团队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专项》—“极端自然灾害现场危重伤员智能生命救治后送舱成套装备研究”课题,喜获国家科技部立项(2020YFC1512305),获批项目经费2500万元。该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周期3年,主研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急总医院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天津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共研单位,主要承担舱内伤员监测救治设备的研发以及模拟救治现场后送舱系统能力评估等科研任务。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专门为课题制定了研发指南和具体标准,明确科研设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时,科研成果不少于1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行业规则。课题组自今年4月份组建以来,吴迪主任带领我院团队积极工作,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团队得到了院党委大力支持及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在历时5个多月的紧张备战期间,吴迪主任及所有参研单位负责人,几乎牺牲了全部周末休息时间。在答辩前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各单位均派出人员,全脱产开展项目攻坚,我院派出心内科杨兴胜医师“出战”,经常是通宵达旦讨论资料、准备标书。“天道酬勤”,辛勤付出换回丰硕成果,课题团队历经数月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几番艰难冲刺,经过初审复审终审几个轮次的筛比,最终淘汰了包括两个院士团队在内的国内几十家竞争对手,成功立项。应急总医院作为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是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的重要职责,本课题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应急救援科研能力向前迈出一大步,也是在此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极大促进了医院应急救援科研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0.12
09
国家自然基金关于征集2021年度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的通告
为了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立项机制,做好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管理科学部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 一、相关背景 (一)科学基金深化改革 2018年6月,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通过了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方案,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为任务,明确“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的资助导向,建立“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分类评审机制,构建符合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和应用融通的学科布局的构建,建成理念先进、制度规范、独具特色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引领作用。 (二)重大项目定位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三)增加重大项目遴选的竞争性 为增加竞争性,所征集的立项领域建议将经过科学处组织论证、管理科学部宏观协调、专家咨询委员会遴选等程序,最终确定立项领域,并发布指南。 二、立项建议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重大项目立项领域条件 1. 研究方向应为管理科学研究领域前沿方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中国管理实践,符合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同时避免与近期管理科学部已立项或已发布的重大项目研究方向重复或者相似。学部优先发展领域以及近5年已立项/发布的重大项目研究方向见附件1。 鼓励引导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等突破和创新的研究方向,鼓励与数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大跨度交叉的研究方向。 2. 所凝练的关键科学问题需明确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具有基础性、开创性和前瞻性;目标明确,应聚焦中国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3. 国内已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和研究条件,优秀中青年人才储备充足,有望在所提议的研究方向取得较大突破。 (二)建议人资格 1. 第一建议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且具有长期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经历。 2. 第一建议人和共同建议人总数不超过5人。 3. 第一建议人和共同建议人同年只能提出或参与提出1项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 (三)立项领域建议的主要内容 1. 立项依据:包括重大项目立项领域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国内外研究现状、所属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及理由; 2. 建议领域所属管理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及理由; 3. 科学目标、核心科学问题; 4. 在相关领域国内已有的工作基础。 (四)提交立项领域建议书 请于2021年1月31日16:00前通过电子邮件将“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书”电子版(见附件2)发至管理科学部联系人邮箱:lijt@nsfc.gov.cn。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书统一为PDF格式。 (五)咨询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综合处 联系人:李江涛 电话:010-62327156 电子信箱:lijt@nsfc.gov.cn。  附件1:管理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近5年已立项和发布的重大项目研究方向 附件2: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书
2020.11
1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