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秦晓光同志在党委举办的“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发布时间:2014-09-11 点击数:1199 字体:

“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学习体会

秦晓光

“中国梦”20121129日由习近平同志提出后,迅速传遍了祖国大地,“中国梦、我的梦” 己成为家喻户晓、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心的动员令。

“梦”大概是老幼皆知的一个词,习近平同志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词汇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非常“群众化”。“中国梦”是一个强大的凝合剂,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不论你是否是共产党员,不论是那个民族,也不论宗教信仰,只要是爱国的中国人都能接受。“中国梦”也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我的梦”。在追求同一个“中国梦”的目标下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我国近代史,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部被侵略、被奴役、受屈辱、人民遭苦难的历史。我是1934年出生的,经历过日本人的侵略、国民党的统治,亲眼目睹了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情景,也目睹了政治腐败、国家分裂、人民艰难生活的情景。我们不会忘记,有多少先贤们为救国救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有多少先烈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想一想这些,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能不主动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行列中来。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探索,但皆以失败告终。新中国的成立,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才有可能。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成立以来,为加速“中国梦”的实现,采取了一系列的“硬”措施,如简政放权、经济转型、反腐斗争;对主权的寸土不让等等,这一些大快民心、大长志气。目前的改革己进入深水区,前进的道路上肯定有困难、有曲折,因此我们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唱同一首“团结奋进”的歌,引导主流民意向团结奋进、振兴富强的目标前进。我以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党员。

我国社会是开放的,思想多元化是客观存在,每个人尤其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其内涵可能不同。我遇到过一些青年,他们冀求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事业打造一个新天地;也有的为了自己前途、或为找一个好工作而拼搏。我认为各人志向不同、追求不同,只要他们是爱国的、他们的行为是合法的,他们的追求完全可以融合到“中国梦”的大行列中来。而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又为他们创业带来了许多机遇。

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建成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要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这是最普通不过的道理。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但做好当前的工作,都是为祖国的富强添砖添瓦。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想一想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医学界,目前医改进入深水区,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很大,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领导部门的顶层设计,但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对每一个普通的医务人员来说,就是对病人的负责,对医改的支持。作为本院的一个退休职工,希望我院在大医院林立的北京能脱颖而出,成为名牌医院。多年来在党委和院长领导下,己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希望能更上一层楼,通过三甲评审,圆一下我们共同的“梦”。

有人问我:我们己经退休了,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是“紧密相关”。

老年人难道没有自己的“梦”吗?“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不是老年人普遍的冀求吗?“养儿防老”不是几千年来的养老观吗?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前进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等,不都一一提到日程上来了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而人民生活的幸福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之一。我非常同意安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谈的“退休工作不是中心,但事关中心;退休工作不是全局,但事关全局”(大意如此)。“老年梦”的实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那么每个退休人员是否都当“老爹”“太太”,成了不思向社会回报的“伸手派”呢?我认为也不是的。我与许多老同志接触中,感到许多老同志都继续直接的或间接的为社会作“回报”,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有的老同志退休后,仍在原岗位上工作;有的为社区或一些单位做一些志愿性的工作。也许他们工作强度不可能与年青人一样,但这是直接的回报着社会,是无可非议的。

我年轻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因此“拚命干,死了算”、“小车不倒尽管推” 是一种崇尚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退休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对老年人关怀的具体体现,为许多老年人希望晚年“享享清福”创造了条件,即使这祥,老年人同样可以“间接”为社会做些工作。

首先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行动中体现“正能量”。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信任滑坡”的现象,我们难以去纠正,但我们自己行动中,一定守法、诚信、厚德,一个人也许对社会影响不大,但大家这样做,肯定向社会传递了强有力的“正能量”。

照顾好自己,即主动营造一个使自己心态愉快的环境;并爱护自己身体,使衰老慢些到来。对自己来说,“幸福指数”肯定提高了。同时客观上,又减轻了家庭、社会对你的操心与负担,使他们更有精力从事他们的工作。许多老同志学电脑、学摄影、打太极、跳扇舞----,丰富了老人生活,客观上也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难道这不是向社会递送的“正能量”?

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是老年人的冀望也是必须做的一项功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孩子们分担一些家务,教育孙辈,使儿女们能更有精力去工作和学习,这一些既使自己晚年生活更富乐趣,又间接地回报了孩子及社会。

对老年人来说,当然远远不止这些。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实现“中国梦”是应从大范围、多角度来审视的。

退休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
王树楷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