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矿区义诊行”:500工友及家属家门口享职业健康“暖心馈赠”
为提高尘肺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10月18日上午,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携手房山区磁家务惠景新苑小区居委会,举办了一场以“走进矿区,服务煤矿工人”为主题的公益义诊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尘肺病及其他职业病的防治,将专业的医疗服务送到矿区劳动者和家属身边,受到了社区居民热烈欢迎及广泛好评。 全体合影 义诊直击:秩序井然,温情服务满场 清晨,惠景新苑小区小广场便十分热闹。不少居民早早赶来,有序排队,其中多为曾在煤矿、矿山等粉尘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职业病咨询区、常见病问诊区、血压测量区、心电图检查区、肺功能检测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各区域分工明确、流程顺畅。 秩序井然 认真检查 细心诊治 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全体医务人员及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工作人员全情投入,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服务。他们不仅认真为居民测量血压、进行心肺听诊,还针对尘肺病、职业性哮喘、噪声聋等常见职业病开展专业讲解,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权威、专业的医疗服务。 服务速递:精准筛查,五百群众受益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据统计,本次义诊共接待群众500余人次。其中,测量血压近500人次,心电图检查60人次,肺功能检测50人次。现场还发放了500余份健康福利袋,内含职业病防治宣传手册、常用吸入药品及日常防护用品,帮助居民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耐心解读 细心诊治 此外,针对部分患者关心的“尘肺病诊断流程”“诊断增项办理”“医院就诊路线”等实际问题,医务人员结合应急总医院印发的《尘肺病诊断流程图》《就诊流程指南》《公共交通路线图》等资料,进行一对一的详细讲解,让居民清晰掌握从预约挂号到诊断办理的全流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就医无忧。 专家建言:早防早治,护佑工人安康 正在现场义诊的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李宝平主任表示:“职业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们开展这样的义诊活动,就是希望为劳动者搭建一个便捷的医疗服务平台,同时把职业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增强大家的自我保护能力。” 广受好评 义诊现场 他还强调,尘肺病作为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其诊断与治疗需要规范化的流程和持续的健康管理。应急总医院作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将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深入矿区、社区,把专业医疗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居民心声:义诊暖心,关怀触手可及 “我们这些老矿工,平时去医院一趟不容易,今天专家直接来到家门口,真是太贴心了!”一位刚做完肺功能检测的居民激动地说道。 健康指导 不少居民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义诊,不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还掌握了职业病诊断和就医的具体流程,收获很大,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未来展望:持续守护,共筑健康防线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是应急总医院践行“服务基层、关爱劳动者”理念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职业病防治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未来,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将继续联合社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公益活动,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劳动者筑起健康防线。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职业病科 审核:李宝平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0
21
金秋“美”力大放送!应急总医院美容外科义诊开启变美新旅程
金秋时节,为了回馈广大市民长期以来的支持,应急总医院美容外科将开展义诊活动,为求美人士搭建一个与美容整形专家直接交流的平台。 【义诊时间】 10月15日上午、10月21日上午 【义诊内容】 1、专业咨询,定制美学方案:由专业整形医师坐诊,针对眼部整形与修复(涵盖双眼皮成形、祛眼袋等项目)、腋嗅治疗、面部皱纹改善、吸脂体雕塑造身材曲线、瘢痕修复以及脂肪整形及修复等多个领域提供咨询服务。医师们会结合每位求美者的面部特征、身体状况、个人需求等因素,给出专业、科学且个性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求美者更加理性、从容地做出变美决策。 在义诊活动现场,确定并成功预约美容整形项目的求美人士,前5名将有额外惊喜。 2、现场检测,规划变美路径:对于有眼部整形意向的求美者,现场会运用专业仪器为其精心设计重睑形状,让求美者提前直观感受术后效果;若想深入了解自身脂肪情况,还可通过掌上超声现场测试皮下脂肪厚度,为后续可能进行的脂肪整形项目提供精准数据参考。 【义诊地点】 应急总医院4号楼(临时门诊楼)一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9号) 【咨询电话】 13260309673 【专家团队】 【美容外科技术特色】 1.眼部整形:双眼皮,去眼袋,提眉,全眼周复位式抗衰。 2.吸脂与脂肪填充。 3.减重后整形:腹壁成形手术,无创腹壁收紧。 4.急诊美容缝合。 5.微创腋嗅去除。 6.颈后富贵包微创治疗。 7.眼部手术失败修复。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审核: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0
13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 “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投入运行
2025年10月10日14时,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龙岗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一起航空医疗救援任务,高效救治一名因爬山坠落导致多发伤的患者,标志着深圳东部地区“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正式由演练转入实战,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救援能力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深圳基地(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启用航空救援 此次救援中,一名中年男性在登山过程中意外跌落,全身多处受伤、大量出血,生命垂危。接到深圳市急救中心指令后,深圳基地迅速响应,联合东部通航启动救援直升机,克服山地复杂地形限制,通过悬停吊索方式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从启动救援到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全程响应迅速、衔接紧密,实现“5分钟上停机坪、5分钟入抢救室”的高效救治流程。目前,患者已完成手术,生命体征平稳,正在神经外科接受后续治疗。 多学科协作联合治疗 作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深圳基地近年来持续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系统推进人员培训、实战演练与设施升级。2024年以来,该基地在深圳市卫健委组织的全市应急演练中屡获佳绩,并于2025年6月与东部通航签署《低空应急医疗救援合作服务协议》,全面夯实“智慧医疗+通航救援”协同机制。此次救援不仅验证了航空救援体系的实战能力,也体现出医院在空地信息互通、多学科协作与危重症转运方面的综合实力。 从制度构建到能力提升,从设施升级到体系贯通,深圳基地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宗旨,持续推进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现代化。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龙岗区委区政府及卫健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基地正加快完善“15分钟应急救援圈”,全力提升区域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响应与处置能力。 此次航空救援的成功实施,不仅是深圳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更为全国城市群构建“陆空一体化”救援网络提供了先行示范。未来,深圳基地将继续深化与各方协作,推动低空经济与应急医疗深度融合,为“健康深圳”“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应急医学的深圳智慧与力量。 供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 审核:应急总医院
2025.10
14
生死时速!应急总医院多学科接力从死神手中抢回车祸重伤患者
近日,应急总医院通过多学科紧密协作,成功将一名因严重车祸导致多发性骨折、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医院创伤中心构建的“急诊复苏-ICU生命支持-专科精准手术”一体化救治体系在此次抢救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彰显了医院在严重创伤救治方面的实力。 患者为骨科团队赠送锦旗 生死时速:多科室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据悉,患者陆先生因车祸被紧急送至应急总医院。到院时,患者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危在旦夕。医院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急诊科团队迅速响应,成为抢救前沿阵地。 “患者入院时血压极低,意识模糊,初步判断为严重骨盆骨折伴大出血,这是创伤救治中死亡率最高的情形之一。”急诊科迅速启动严重创伤多学科联合救治(MDT)预案。ICU、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输血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科室专家迅速集结,组成了一支高效的抢救团队。 抢救室内,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紧张有序地展开。在迅速完成初步液体复苏和输血后,鉴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立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承前启后:ICU为手术成功筑牢“生命基石” 转入ICU后,救治进入了至关重要的第二阶段。ICU团队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支持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持续的呼吸循环支持、精细的液体管理、稳定的内环境维护以及至关重要的凝血功能调控。正是在ICU日夜不休的努力下,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休克得以纠正,重要器官功能得到有效保护,最终成功脱离生命危险。ICU的精准治疗,为患者架起了一座从“保住生命”到“接受手术”的坚实桥梁,为后续高难度骨科手术创造了稳定的生理条件。 技术挑战:骨科团队实施手术喜获成功 在ICU为患者筑牢生命基石后,治疗的“接力棒”顺利交到了骨科团队手中。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系列极为复杂的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其中,骨盆和髋臼骨折因其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周围遍布重要血管和神经,其成功开展与否,是衡量一家医院骨科技术水平的硬性标尺。 这类手术不仅要求医生对局部解剖结构了如指掌,更考验其精湛的复位固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闪失。面对挑战,骨科手术团队迎难而上,凭借周密的术前方案,为患者实施了高难度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医生们成功将粉碎的骨盆和髋臼复位,并且将其牢固固定,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康复出院:锦旗致谢见证医患情深 术后,患者再次回到ICU进行短期强化监护,平稳度过危险期后,转回骨科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前夕,李先生和家人特意制作了一面写有 “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亲手赠予骨科全体医护人员。 骨科医护团队 此例患者的成功康复,是应急总医院构建的现代化创伤救治体系的典型成果。从急诊科的快速响应与复苏,到ICU的精准生命支持为手术创造机会,再到骨科最终完成高难度修复,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紧密衔接。这标志着应急总医院在复杂严重创伤领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科手术能力,更具备多学科协作和整体生命支持实力,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缝衔接的生命通道。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骨科 审核: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0
10
国庆中秋双节坚守:应急总医院以责任担当守护万家安康
当国庆与中秋的喜庆氛围交织成全年最长的假期,当大多数家庭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与出游的愉悦中时,应急总医院却以一种别样的姿态,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守护者。这里没有节日的狂欢,只有对生命的庄严承诺;没有假期的闲适,只有对职责的坚守不渝。医护人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内涵,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临床一线:昼夜不息的生命防线 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这些平日里就灯火通明的科室,在节日期间更是24小时不打烊,成为患者生命的避风港。心内科、妇产科、透析中心、手术室、导管室……每一个科室都是一座战斗堡垒,医生护士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用专业和爱心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儿科医护人员用温柔的话语和细致的照料,缓解着孩子们的病痛,也安抚着家长焦虑的心。 在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肿瘤科、骨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用暖心的关怀陪伴着患者度过中秋和国庆佳节。每日的查房,不仅是医疗流程的必需,更是医患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在东院区,医护人员通过每一次精准的诊疗、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传递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让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医技支撑:精准诊断的幕后力量 在临床一线奋战的同时,医技科室在默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是临床医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用先进的技术和精准的判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支持。影像科,大家熟练操作着设备,捕捉着疾病的蛛丝马迹;检验科,一管管血液、一份份样本在精密仪器的分析下,揭示出疾病的真相;药学部的药师们精心调配药物,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超声诊断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这些看似平凡的岗位,实则承担着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任务。医技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们是临床一线的坚强后盾。 行政后勤:保障运转的坚实基石 医院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行政后勤人员的辛勤付出。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如同医院的“大脑”,协调着各方资源,确保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时刻监控着医院的信息系统,保障数据的畅通无阻;医工部则负责维护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每一次治疗都能精准无误。 总务处、基建办、保卫处等部门,守护着医院的安全与秩序,他们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了一个安心、舒适的环境。行政后勤人员虽不在聚光灯下,但他们的付出同样不可或缺,是医院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驻外先锋:身在远方的健康使者 国庆期间,应急总医院的医护足迹不仅遍布院内,更延伸至院外的每一个角落。急救部的医护人员穿梭于大街小巷,为突发疾病的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部系统各医疗站点、医联体合作单位、对口帮扶医院……在这些远离医院本部的地方,同样有应急总医院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他们或深入乡村,为群众送去健康与温暖;或坚守在医疗站点,为居民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无论是紧急救援的争分夺秒,还是健康义诊的耐心解答,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在远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守望生命、守护健康的坚定身影,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致敬节日里的坚守者】 国庆佳节,对于应急总医院的医护人员而言,是责任与担当的又一次考验,也是爱心与奉献的又一次绽放。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是你们,用专业的技能和无私的爱心,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价值;是你们,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更多的温暖与希望。在这个团圆与喜庆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些默默坚守的身影,感谢他们为我们的健康与幸福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审核:医务处 作者: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10
05
1 5 6 7 8 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