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新标准评测您是不是健康老人
      早在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就提出过健康老人的5条标准,认为主要脏器无器质性病变的老人是健康老人。前两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订出《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13版》(以下简称《标准》)。下面,我简单概括并逐一解释一下新的5条标准。 第一条:大病没有,小病稳定 “大病没有”是指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因年龄增加有所退化,但并未导致功能异常,没有得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小病稳定”是指一些相关的高危因素能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比如虽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但经过吃药和改变生活方式,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引起心脏、肾脏等并发症。老年人相关高危因素指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标准》中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给出了具体数据: 1.血压。无高血压者<140/90毫米汞柱,其中高龄老年人(≥80岁者)≥120/60毫米汞柱;高血压者(除年龄外无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50/90毫米汞柱,高龄老人≥130/60毫米汞柱。 2.糖化血红蛋白。无糖尿病者:5.0%~6.5%;糖尿病无并发症者:6.0%~7.0%。 3.血脂。血总胆固醇为3.1~6.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3.9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毫摩尔/升,甘油三酯0.8~2.3毫摩尔/升。 第二条:智力正常 认知变化在老年人的健康中非常重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良好是国际上较新的老年人健康概念。老年人可在家人协助下应用《老年人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简单评估,每题1分,满分30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老年人≥27分为正常,高龄老年人≥25分为正常。具体问题如下: 1.今年的年份?2.现在是什么季节?3.今天几号?4.今天星期几?5.现在几月份?6.你现在在哪一个国家?7.哪一个省(市)?8.具体地址?9.你现在住哪层楼?10.这里是什么地方?11.复述:手表。12.复述:钢笔。13.复述:眼镜。14.100减7是多少?15.93减7是多少?16.86减7是多少?17.79减7是多少?18.72减7是多少?19~21.回忆刚才复述过的3个物体。22.给老人看帽子,让其说出物体名称。23.给老人看毛巾,让其说出物体名称。24.复述:如果、并且、但是。25.在卡片上写上“闭上眼睛”,让老人读出来。26.让老人用右手拿纸。27.让老人将纸对折。28.让老人将纸放在左腿上。29.写一个完整的句子。30.按样画图,见下图。 注意事项:问题11~13,老人要连续说出3种东西;问题26~28,需要连续做出3个动作指令,对于偏瘫患者,指令可以是健侧手;问题29,句子的主谓宾语齐全才能得分;问题30,患者所画出的图形有正确的空间关系,即两个五边形交叉,中间形成一个四边形才能得分。 第三条:心态健康 老年人要充分意识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自身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参与的潜力。即使是高龄老年人,也能发挥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贡献,增加幸福感和归属感。像做饭、打扫卫生等,都是对家庭做出了贡献,是心态健康的表现。 老年人心理状态可通过《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评估。共有15道题,总分15分,<5分为正常。 具体题目:1.你对你的生活基本满意吗?(答否得1分);2.你失去了很多活动或者兴趣了吗?(答是得1分);3.你觉得生活空虚吗?(答是得1分);4.你经常觉得无聊吗?(答是得1分);5.大部分时间你的精力充沛吗?(答否得1分);6.你害怕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吗?(答是得1分);7.大部分时间你觉得快乐吗?(答否得1分);8.你经常觉得无助吗?(答是得1分);9.你是否更愿意待在家里,而不是出去做一些新鲜的事情?(答是得1分);10.你觉得有比较突出的记忆力问题吗?(答是得1分);11.你认为目前活得很精彩吗?(答否得1分);12.你认为你目前的生活方式毫无价值吗?(答是得1分);13.你精力充沛吗?(答否得1分);14.你是否认为你的处境毫无希望?(答是得1分);15.你认为大部分人比你强吗?(答是得1分)。 第四条:生活能自理 老人的活动能力评估非常重要,是否能维持基本生活,可应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进行评估,见左侧表1。一般老人达到100分为正常,高龄老人达95分为正常。 第五条:生活方式良好 良好规律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健康的基础,应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情绪平和,戒烟慎酒。主要从5个方面衡量。 1.食疗。每天要保证摄取1斤半蔬果,1个鸡蛋,不少于1200毫升的水,2两以内的油,不超过6克的食盐(相当于1啤酒瓶盖)。2.戒烟。研究表明,戒烟3个月后,肺脏功能开始改善,1年后,心脏病发作危险降低50%。3.运动。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快步走、游泳、跳舞和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运动量要达到心率在120次/分钟,身体微微出汗的标准。4.慎酒。适度饮酒才有益健康,具体标准是酒精≤25克/日,约等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高浓度白酒≤50毫升。高血压患者最好戒酒。5.心理健康。健康老人应该做到:努力学习,了解时尚;多做家务,心灵手巧;朋友聚会,多多参加;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如果以上五大标准你都能做到,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健康老年人。如果你还未步入老年,那么就从现在做起,立下目标,争取日后成为健康老人。
2024.12
29
抑郁和痴呆:鸡生蛋or蛋生鸡?
       众所周知,痴呆患者往往伴随言语减少、孤独感、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状,而严重的抑郁患者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执行能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多年以来,Depression(抑郁)和Dementia(痴呆)这对难兄难弟一直困惑着我们:到底是因为痴呆而产生了抑郁,亦或抑郁产生了痴呆?两者是否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过去的研究表明早期抑郁可能增加痴呆以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风险,但两者的关系仍不清楚。 Robert S. Wilson教授和他的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研究结果近期刊登在Neurology杂志上,结果表明:一方面,抑郁的确是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抑郁程度越重,认知功能减退得越快。另一方面,当受试者发展为痴呆或MCI之后,抑郁症状会比之前减轻,尤其是发展为痴呆之后,抑郁症状会迅速缓解,而不患痴呆或MCI的人群其抑郁症状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抑郁和痴呆是由两个不同的脑功能区所掌控,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无论如何,如果我们能够在早期减轻抑郁症状或阻断应激事件,那么就有可能帮助人们避免发展成痴呆。 我们的病房里现在就有一位MCI患者,伴有重度抑郁症状,或许我们现在仍然搞不清楚她到底是因为抑郁而产生了假性痴呆,还是因为认知减退出现了抑郁症状,但是尽我所能减轻她的抑郁症状,或许对挽救她的认知功能就多了一点可能。
2024.12
29
CHEST:超过50岁肺栓塞患者的新诊断方法
        肺栓塞是急诊重症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如何做到早期诊断为患者的抢救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chest》杂志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些答案。 肺栓塞每年死亡率高于乳腺癌,HIV/AIDS,前列腺癌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这意味着其诊断相当重要以进行合适治疗。 “当患者因肺栓塞入急诊室时,我们开始进行体检并确定患者病史,”ScottWoller博士称,“一旦我们掌握初始信息,我们会常进行D-二聚体的简单血液检测,存在血块时,会在血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若蛋白水平高于某阈值,我们通常会行CT扫描以确定或排除肺栓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D-二聚体水平也会升高,因此在老年患者常见检测结果升高,即使无血块时。这被称为假阳性结果。” 此研究纳入900例伴肺栓塞症状进入急诊的患者,并对其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研究者调整与年龄相关的D-二聚体水平阈值后,可较准确的排除肺栓塞而无需让患者进行其它检测。 用于识别常规D-二聚体水平的阈值是500。新研究指出,50岁以上的患者应上调D—二聚体阈值等于患者年龄乘10。例如,72岁老年人的正常D-二聚体水平应低于720。 “CT检查是排除肺栓塞的最终手段,但对患者有辐射,“Woller博士称。“老年患者受到CT扫描伤害的风险更高,造影剂也可能影响肾功能,因此扫描可增加患者医疗费用。若使用D-二聚体标尺安全准确地诊断肺栓塞高危患者,可无需进行影像学诊断。” Woller博士的研究表明,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年龄调整后的阈值可降低CT扫描的次数(约20%)。 此测量手段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但此初始研究证明,简单改变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排除很大部分的肺栓塞。
2024.12
2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