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举办应急药学研究进展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升药学专业人员在应急救援环境下的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应急药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应急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由北京药学会主办、应急总医院和北京药学会抗感染药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应急药学研究进展培训班于7月12日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举办。 本次培训汇聚国内应急药学领域权威专家,围绕应急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应急药事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管理、极端自然条件下的灾害现场应急药品保障与储存、应急药品目录制订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临床药学支持等内容,专家与学员进行深入研讨,共襄应急药学盛举。 专家合影 开幕式上,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中国药学会应急与保障专委会主任委员袁海龙分别致辞。他们强调,当前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自然灾害频发,应急救援与药品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应急药学正是筑牢救援防线的重要支撑之一。吴迪院长特别指出,应急总医院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医院,中国救援队医疗队、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三支国家队所在地,承担着建设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的重要职责使命,始终坚持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在国内外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应急药品快速响应等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主持开幕式,北京药学会副秘书长于利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 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致辞 中国药学会应急与保障专委会袁海龙主任委员致辞 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北京药学会副秘书长于利教授出席 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均来自在应急医学和应急药学领域有重大建树的各医疗单位,包括牵头单位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承担“三防”军事医学和毒物救治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作为北京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北京佑安医院和作为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的北京安贞医院,专家们精心准备了兼具内容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学术氛围浓厚。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药学部王芳主任演讲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张威主任演讲 北京佑安医院药学部刘炜主任演讲 北京安贞医院刘治军主任药师演讲 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张藜莉主任详细汇报了我国应急医学与应急药学发展历史,结合应急总医院两次派出药学专业人员加入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和缅甸进行国际救援所积累的宝贵实战经验,深入浅出讲解了应急医学的内涵、应急药学的核心任务和目前应急药学的关键技术进展。 应急总医院药学部主任张藜莉主任演讲 应急总医院药学部李怡文主任药师、薛文鑫主任药师、孙静波副主任药师、刘水副主任药师也先后进行了发言。 应急总医院李怡文主任药师发言 应急总医院薛文鑫主任药师发言 应急总医院孙静波副主任药师发言 应急总医院刘水副主任药师发言 会议在上半场和下半场均设置了集体讨论环节,现场学员踊跃发言,线上学员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互动,授课专家与参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在应急药学领域的经验和体会,特别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不断碰撞思想火花,讨论异常热烈。 应急总医院科教处高艳处长、东院区樊硕副主任药师、药学部栾嵘药师和赵夕岚主管药师分别进行了主持。 应急总医院科教处高艳处长主持 应急总医院东院区樊硕副主任药师主持 应急总医院药学部栾嵘药师主持 应急总医院药学部赵夕岚主管药师主持 最后,此次会议的项目负责人、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张藜莉主任作总结讲话,她表示,本次“应急药学研究进展培训班”的举办,是应急药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缩影,各位专家的授课内容汇集了应急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借鉴性及实践价值。此次大会为应急药学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参会人员能够继续开拓思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共同推动应急药学蓬勃发展。 场内合影 来源:药学部 审核:张藜莉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24
共话古今医学事,共谋未来应急篇!应急总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交流活动
7月4日,应急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晓川带领相关职能处室、中医临床科室一行5人赴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座谈交流,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鲲主持座谈会。 本次座谈以“共话古今医学事、共谋未来应急篇”为主题,围绕中医药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国际医疗救援中的特色优势与融合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双方座谈交流 座谈中,双方分别介绍了本单位发展情况。应急总医院代表介绍了强化医院国医中心建设、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助力国家应急体系能力建设的经验;并与中医科学院就组建融合中医特色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促进科研领域深度合作、加强应急医学国际交流、以及筹划国际应急医学救援论坛与设备技术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双方在开展“一带一路”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组织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与中医应急队伍联合演练,申报国家重大应急救援专项以及中医药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技术研发等多个议题中达成了高度共识,并列出了具体合作事项。   刘晓川副院长和李鲲副院长一致强调,中医药在应急医学救援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在各自领域都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互补性强。今后,双方要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应急医疗体系、多元化路径培养应急医学人才、以及利用AI技术提升国际救援效能,完善应急救援国际标准,打造中国救援名片,讲好应急医学中国故事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推进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双方合影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管理处、国际合作处负责同志及附属广安门、西苑、望京、眼科医院有关专家代表参加座谈。 来源:应急总医院 撰稿:孟涛疆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07
2025老年慢病学术大会“聚智”应急总医院,共探老龄健康防治新路径
6月28日,“2025老年慢性疾病预防及规范诊疗学术大会”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研发教培基地召开。此次大会由应急总医院老年科(综合医疗科)与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联合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疗机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会议以“老年慢病综合评估与规范化管理”为核心,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超2000名专业人士参与,共同探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路径。 大会现场 在我国深度老龄化加速、老年慢性疾病负担日益沉重的当下,本次会议意义重大。老年慢病管理不仅关乎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更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关键环节。会议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聚焦领域前沿、管理难点与创新方案,推动跨学科协作,为构建科学、高效、人文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支撑。 权威开篇:擘画老年慢病防控新蓝图 开幕式上,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教授,中华医学会全国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曹剑教授,应急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长新教授分别致辞。曹剑教授深入剖析我国老年慢病防控严峻形势,系统阐述老年医学核心技术与任务,探讨中国特色老年医学体系建设路径,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刘晓川教授和李长新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期待共同提升老年慢病管理水平。 刘晓川副院长致辞 曹剑教授致辞 李长新教授致辞   本次会议汇聚多学科带头人,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领域专家深度参与各环节,充分彰显“老年慢病多学科综合评估及诊疗”主题,为跨学科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聚焦:解锁老年慢病诊疗新密码 在指南解读环节,应急总医院李长新教授权威解读《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标准;北京安贞医院马立萍教授剖析《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强调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马立萍教授线上授课 专病研讨亮点纷呈。民航总医院段俊婷主任梳理老年甲状腺疾病诊治要点;应急总医院赖杰教授分享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管理策略;王佳教授剖析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困境与个体化管理方法;神经内科周卫东主任讲解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在认知障碍筛查中的应用;孙莹教授揭示肺衰老与老年慢阻肺等疾病内在联系。 段俊婷教授授课 赖杰教授授课 王佳教授授课 周卫东教授授课 孙莹教授授课 营养与衰弱管理领域,石景山医院王新芳主任分享衰弱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北京协和医院康琳教授提出老年肌少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观点,并展示成功案例。 王新芳教授授课 康琳教授授课 智慧药学方面,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张藜藜莉主任阐述老年多重用药评估与管理策略,展示智能用药评估系统价值。康复科王学英主任提出老年慢病康复“前移”理念,“阶梯式康复路径”受关注。老年科宋昕教授分享可穿戴设备在老年心血管健康远程监测中的应用经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李健教授介绍以患者为中心的胰岛素治疗转型趋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晶桐教授探讨脂代谢与肠粘膜免疫衰老关系,为老年疾病诊治提供新方向。 张藜莉教授授课 王学英教授授课 宋昕教授授课 李健教授授课 王晶桐教授授课 王凯亮教授主持研讨会 张伟教授主持研讨会 姜岳教授主持研讨会 展望未来:开启健康老龄化新征程 本次会议汇聚老年慢病领域顶尖智慧,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系统探讨应对我国老龄人口健康挑战的策略与路径。会议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为老年慢病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 李长新主任总结讲话 正如李长新主任总结:“我们正从传统模式向‘慢病综合管理’时代跨越,核心是打破学科壁垒,实现‘防、治、康’一体化发展,以应对老年复杂健康状况,实现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目标。”此次会议为推动老年慢病管理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应急总医院也将继续领航,助力共筑健康老龄化基石。 会议留影 来源:老年科(综合医疗科) 作者:韩松 审核:李长新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02
“2025检验新进展研讨会第二期”在应急总医院召开:聚焦急诊检验前沿,为临床实战精准赋能
6月27日,“2025检验新进展研讨会第二期”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研发教培基地召开。本次会议由应急总医院检验科会同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主办,首都各大医院检验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急诊检验精细化管理,从方法学、全血急诊检测应用、快速检验质量管理、分子快速检测、医保支付改革下急诊检验的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共同分享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急诊检验的学科发展指明方向。 大会开幕 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医保支付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急诊检验领域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技术革命。急诊检验不仅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的前沿阵地,更是基层急救网络的重要支撑点,急诊检验的能力建设直接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开幕式上,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孙劲文、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培昌、应急总医院科教处处长高艳共同致辞。他们指出,此次大会意义重大,为急诊检验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急诊检验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使其更好地融入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医疗高质量发展大局,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力量。大会主席、应急总医院检验科主任许慧教授主持开幕式。 孙劲文副院长致辞 王培昌主委致辞 高艳处长致辞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学术氛围浓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蓓副主任技师以《从快速血糖来看医疗机构的POCT院内管理体系建立与应用》为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确保快速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效率和质量。 宋蓓教授授课 应急总医院许慧主任技师带来《医保支付改革下急诊实验室的建设及应对》的精彩授课。她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医保支付改革对实验室管理的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在新形势下急诊实验室应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时效提升等方面积极应对,为急诊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许慧教授授课 应急总医院乔雪峰副主任技师围绕《急诊全血标本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展开讲解。他系统介绍了急诊全血标本检测的各种方法学原理、方法学的性能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急诊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乔雪峰教授授课 应急总医院黎娇副主任医师在《急诊全血标本检测的应用探讨》中,从不同疾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全血标本检测在疾病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黎娇教授授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程歆琦主任医师讲授了《急诊项目检测方法的干扰分析及识别》。他结合丰富的案例讲解了在急诊检验中如何准确识别和排除检测方法的干扰因素,强调临床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的产生机制和表现形式,为检验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和识别方法,从而保证急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程歆琦教授授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丽娟主任医师以《儿童肌钙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为题,详细阐述了建立儿童肌钙蛋白参考区间的科学方法和流程,为儿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马丽娟教授授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张瑞主任技师分享了《急诊分子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及质量保证》。她介绍了急诊分子快速检测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场景以及质量保证措施,为提高急诊分子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张瑞教授授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雅杰主任医师带来了《提升呼吸道疾病诊疗能力,构建互联网 + 医疗城市呼吸道3小时核酸检测圈》的精彩报告。她结合当前呼吸道疾病防控的形势,阐述了构建快速、高效的呼吸道核酸检测体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在呼吸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前景,为提升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雅杰教授授课 会议还安排了精彩的讨论环节,袁玉亮、张然星、文江平三位专家走上台,与参会人员分享自己在急诊检验医学领域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围绕急诊检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急诊项目的选择、医改下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引人思考。 袁玉亮教授上台分享 张然星教授上台分享 文江平教授上台分享 北京市第六医院王永志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马冬梅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成教授、航空总医院王大光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曦明教授、民航总医院王学晶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持。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引导会议进程,把控讨论节奏,确保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王永志教授主持 马冬梅教授主持 李琦教授主持 安成教授主持 王大光教授主持 杨曦明教授主持 王学晶教授主持 最后,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主任曹永彤教授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各位专家的授课内容精彩纷呈,都是各自在临床工作中的宝贵经验结晶,汇集了检验医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借鉴性及实践价值。此次大会为急诊检验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参会人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急诊检验学科不断进步。 曹永彤教授讲话 合影留念 许慧主任作为大会主席,她表示,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首都各大医院检验医学搭建了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同行间的深度交融与资源共享。这不仅提升了应急总医院的影响力,更汇聚了行业之力,为急诊实验室的管理及发展,为守护群众生命与健康碰撞出了更多的学术火花。应急总医院将继续发挥组织能力,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为推动急诊检验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出品:融媒体中心 来源:检验科 审核:许慧 撰稿:莫鹏 摄影:任宝兴 监制:彭雪征
2025.06
30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难题如何破?应急总医院这场学术交流会揭秘
日前,“2025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阿尔茨海默病学术交流会”在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研发教培基地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办,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应急总医院药学部协办。会议聚焦阿尔茨海默病(AD)在医学、药学、护理及康复四大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经验,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线上线下千余人参与听会,大家积极交流探讨。这场学术盛会为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诊治能力搭建了重要平台,助力AD防治事业发展。 与会专家留影 汇聚智慧:共绘AD防治新蓝图 作为国内AD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活动之一,本次会议通过专题报告、圆桌讨论等形式,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AD诊疗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 会议现场 在开幕式上,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主任、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教授致辞。他首先向大会的召开致以诚挚祝贺,代表医院向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应急总医院在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的发展与就。吴迪院长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防治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全科医学与专科医疗的联动,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全方位支持,从而切实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应急总医院吴迪院长致辞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名誉会长毕齐教授作为此次会议特邀嘉宾,在致辞中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和我国的患病率,并从医疗资源整合角度建议“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早期筛查能力,是减轻AD社会负担的关键一步。”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名誉会长毕齐教授致辞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会长于逢春教授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大会的祝福和感谢,强调了阿尔茨海默病和脑血管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聚焦前沿:共寻AD防治新路径 BNA全科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卫东教授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脑脊液、血液、尿液、唾液和呼出气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强调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卫东教授作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毛晨晖教授对《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介绍了MCI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毛晨晖教授作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姜海伦教授介绍了靶向治疗在AD和MCI治疗中的突破、单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及不同单抗药物的比较和选择,为治疗和延缓病情进展提供了新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姜海伦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俊亮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揭示了不同类型膳食脂肪摄入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因果联系,指出膳食炎症指数(DII)与AD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给出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付睿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放教授作为主持嘉宾,在现场带领专家和学员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程管理进行了圆桌讨论,学员踊跃发言,与专家提问互动,气氛热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付睿教授主持会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放教授主持会议 展望未来:温暖AD患者前行路 闭幕式上,周卫东主任总结道:“本次会议为AD防治搭建了跨学科对话的桥梁。未来,我们将推动学术成果向基层普及,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早诊早治。”   会议气氛热烈 据统计,此次会议线上直播累计观看超2000人次,反响良好。这场学术交流理论与实践并重,为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工作增添了新动力,也体现出医学界直面老龄化挑战的责任担当。AD防治是场持久战,如同马拉松,需长期投入。此次BNA阿尔茨海默病学术交流会虽已结束,但会议凝聚的成果与激发的行动力,正化作守护千万家庭的坚实力量。医学界与社会各界携手,从专业研究到社会关怀,形成合力,一定能在“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迈出更稳健的步伐,写下温暖篇章。 来源:神经内科、药学部 作者:赵夕岚 审核:周卫东、张藜莉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04
1 2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