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乱窜”之谜:为何不只缠腰还上脸,疼到失眠咋破?
医生我这是缠腰龙吗?缠腰龙怎么长脸上了?缠腰龙怎么这么疼,疼得睡不着觉啊……皮肤科医生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今天,应急总医院皮肤科廉琛医生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剧痛的皮肤疾病。 什么是缠腰龙? 缠腰龙、蛇缠腰等是带状疱疹的俗称,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多见于年龄较大、免疫力下降、精神紧张或生病等情况。 带状疱疹为什么会疼? 由VZV名称可以看出,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罪魁祸首都是它。VZV通过呼吸道或者疱液传播,初次感染机体后,先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复制,随后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皮肤黏膜,形成水疱,即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到人体的神经节内,进入“休眠”状态。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疲劳、患病等),“休眠”的病毒会再次激活,沿着神经纤维进行播散,伤及神经和皮肤,此时发生的便是带状疱疹,表现为皮肤水疱并伴剧烈的疼痛不适。带状疱疹的疼痛常表现为患处烧灼样、针刺样、闪电样疼痛或钝痛,可伴有皮肤感觉过敏或瘙痒。 带状疱疹只发生在腰部吗? 带状疱疹虽俗称为缠腰龙,但不限于腰部,会沿着身体任何神经节发病,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头面部、颈肩部、胸背部、腰腹部、臀部会阴部、四肢等都有可能。胸腹部占比较多,大约可占百分之六七十。 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带状疱疹一定要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促进皮损愈合以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微创介入对于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有控制作用,可以尽早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光疗、超声波治疗、冲击波治疗等物理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纤维修复、破坏痛觉通路等机制,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中医中药治疗包括内治和外治两方面,对抗病毒及止痛也均有作用。 带状疱疹会复发吗? 以前认为带状疱疹感染一次后会获得终身免疫,即以后不会再得,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带状疱疹复发率在1%~6%,尤其是年龄较大且有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力较低的人,再次复发的概率更大。 带状疱疹如何预防? 疫苗是目前能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但不能实现百分百预防。临床研究显示,少数接种疫苗后仍发病的患者,其疼痛程度等临床表现会明显减轻。 此外,适度锻炼、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控制好基础疾病等均有助于降低带状疱疹发病率。 关于带状疱疹的治疗和预防,欢迎来到应急总医院皮肤科就诊及咨询。 皮肤科咨询电话: 87994836(东院区)、87935478(本院区)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皮肤科 作者:廉琛 审核:刘爱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12
立秋后燥性湿疹来袭,你的皮肤能扛住吗?应急总医院专家有话说
立秋一过,暑气虽未全消,但空气中的湿度已悄然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不少人开始感觉皮肤变得紧绷、干燥,甚至出现难以忍受的瘙痒,这很可能是“燥性湿疹”(医学上称为乏脂性湿疹)在“作祟”。这种与季节紧密相关的皮肤病,在秋冬季节尤为高发,尤其影响老年人、婴幼儿以及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我们邀请应急总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爱英从病因、症状、案例、治疗及预防五个方面,为您全面解读燥性湿疹,助您科学应对这一季节性皮肤困扰。 一、燥性湿疹的病因:内外夹击,皮肤屏障“失守” 燥性湿疹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诱因可归结为以下五类: 1.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角质层如同“城墙”,既能锁住水分,又能抵御外界刺激。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逐渐衰退,皮肤保水能力下降;过度清洁(如频繁使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频繁搓澡等行为,会进一步破坏角质层,导致水分流失加速。例如,一位60岁的张阿姨,因每天用热水洗澡并用力搓澡,冬季全身出现干燥性皮疹,皮肤镜检查显示角质层严重受损。 2. 环境干燥与温差刺激 立秋后,北方地区空气湿度常低于40%,皮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而室内外温差超过10℃时,皮肤血管频繁收缩扩张,易引发炎症反应。一项针对北方居民的调查显示,冬季使用暖气后,室内湿度普遍低于30%,导致皮肤干燥症发病率显著上升。 3. 遗传与基础疾病 家族中有过敏史(如湿疹、哮喘)的人群,患燥性湿疹的风险增加;鱼鳞病、银屑病等皮肤病患者,因皮肤本身干燥脱屑,更易合并燥性湿疹。例如,一名10岁鱼鳞病患儿,冬季因未加强保湿,双腿出现严重皲裂和渗血。 4. 药物与化学刺激 某些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可能影响皮肤代谢;含酒精、香料的护肤品、化纤衣物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一位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李叔叔,冬季出现全身瘙痒,停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5. 年龄与性别差异 老年人因皮肤萎缩、皮脂分泌减少,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女性在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皮肤干燥问题更突出。 二、燥性湿疹的症状:从轻微干痒到严重皲裂 燥性湿疹的症状具有阶段性,早期易被忽视,但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典型表现包括: 1. 皮肤干燥与脱屑 初期表现为皮肤粗糙、紧绷,随后出现细小鳞屑,如同“蛇皮”或“碎瓷片”,尤其在小腿前侧、手臂外侧等皮脂分泌较少的部位明显。 2. 剧烈瘙痒与抓痕 瘙痒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夜间加重,常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形成“瘙痒-抓挠-炎症”的恶性循环。一位40岁的王先生,因冬季小腿瘙痒难忍,反复抓挠后出现感染,需住院治疗。 3. 红斑与皲裂 病情进展时,皮肤出现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边界不清;严重者出现深浅不一的裂隙,疼痛剧烈,甚至影响行走。例如,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冬季足跟皲裂深达真皮层,出血后继发细菌感染。 4. 苔藓样变与色素沉着 慢性患者因长期搔抓,皮肤增厚、粗糙,形成“苔藓样变”,并可能留下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三、典型案例:从忽视到规范治疗,他们如何走出困境? 案例1:老年患者的“冬季噩梦” 70岁的赵奶奶,每年冬季全身皮肤干燥瘙痒,尤以双腿为甚。她曾自行涂抹“皮炎平”等激素药膏,初期缓解,但停药后复发更重。2024年11月,赵奶奶双腿出现大面积红斑和皲裂,疼痛难忍,就诊后被诊断为“重度燥性湿疹合并感染”。医生建议: 停用强效激素,改用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尿素软膏;每日涂抹保湿霜3次,重点护理小腿和足跟;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缓解瘙痒;避免热水烫洗,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 经过3周治疗,赵奶奶的症状明显改善,冬季未再复发。 案例2:婴幼儿的“反复湿疹” 8个月大的宝宝乐乐,自立秋后反复出现面部湿疹,皮疹呈密集小丘疹,伴渗出和结痂。家长曾使用“艾叶水”外洗,但效果不佳。经儿科医生诊断,乐乐的湿疹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医生建议: 外用弱效激素(如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每日1次,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每日涂抹婴儿专用保湿霜,洗澡后立即使用,尤其注意面部和四肢褶皱处;避免过度保暖,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哺乳妈妈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海鲜、辛辣食物。 10天后,乐乐的皮疹消退,继续巩固治疗1周后痊愈。 四、燥性湿疹的治疗:分级管理,科学用药 燥性湿疹的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分级处理,核心原则为“保湿+抗炎+避免刺激”。 1. 轻度患者:以保湿为主 外用保湿剂:选择含神经酰胺、尿素、甘油等成分的乳液或霜剂,每日涂抹2—3次,尤其在洗澡后3分钟内使用。 避免刺激:停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减少搓澡频率;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化纤材质。 2. 中度患者:保湿+外用药物 外用激素:短期使用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中效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褶皱部位等敏感区域,无激素副作用。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瘙痒症状。 3. 重度患者:系统治疗+光疗 中重度湿疹常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可以选用靶向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 窄谱UVB光疗:每周2—3次,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皮肤修复。 抗感染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需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 五、燥性湿疹的预防:从生活细节入手,筑牢皮肤防线 预防燥性湿疹的关键在于维护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外界刺激。以下措施实用且易于操作: 一、科学保湿:选对产品,用对方法 保湿是预防燥性湿疹的核心。选择保湿产品时,油性皮肤可选轻薄乳液,干性皮肤用厚重霜剂,敏感肌避开酒精、香料。成分上,封闭剂(如凡士林)锁水,吸湿剂(如甘油)吸水,仿生脂质(如神经酰胺)修复屏障,可按需搭配。涂抹保湿霜的黄金时机是洗澡后3分钟内,每日至少2—3次,重点护理小腿、手臂等易干燥部位。 二、洗澡管理:温和清洁,避免过度 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时间5—10分钟,避免热水烫洗破坏屏障。选择弱酸性洁面产品,慎用磨砂膏、去角质啫喱。减少机械刺激,不用搓澡巾,沐浴露用量以硬币大小为限,重点清洗易出汗部位。 三、环境调控:维持适宜湿度 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40%—60%,冷蒸发式适合有儿童、老人的家庭,超声波式需定期清洗。空调或暖气出风口避免直吹皮肤,可搭配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加湿度。定期清洁床品,使用60℃以上热水清洗,减少尘螨;避免饲养宠物、铺设地毯,降低过敏原。 四、饮食管理:内调外养,增强抵抗力 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如三文鱼)、维生素A(如胡萝卜)、维生素E(如坚果)的食物,促进皮肤修复,抑制炎症。避免辛辣、酒精、高糖食物,这些会加重皮肤瘙痒和炎症。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以温水、淡茶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五、穿着与习惯:减少刺激,细节防护 选择棉、麻等天然材质衣物,避免羊毛、化纤的粗糙摩擦。冬季穿戴宽松、分层,防止出汗;夏季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随身携带薄外套。瘙痒时用冷敷或拍打缓解,避免搔抓;慎用艾叶水、花椒水等偏方,防止刺激加重病情。 【结语:立秋护肤,从“润”开始】 燥性湿疹虽常见,但通过科学预防和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立秋后,不妨将“保湿”纳入日常护肤流程,从选择一瓶合适的润肤霜开始,守护皮肤健康。若出现严重瘙痒、红斑或感染迹象,请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记住:健康的皮肤,是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础。让我们从细节做起,远离燥性湿疹的困扰,享受每一个舒适的季节! 【专家名片】 刘爱英,应急总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30余年,每年诊治病例一万余次。擅长治疗皮炎湿疹、玫瑰糠疹、带状疱疹、银屑病、痤疮、荨麻疹、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扁平疣、寻常疣,雀斑、色素斑、祛皱嫩肤、水光注射、脱毛等美容激光。 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激光美容分会皮肤病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北京⾃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灾害医学与应急救援教程》编委。 带领科室开展了超声刀提拉紧致、黄金热拉提、M22超光子、皮秒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激光治疗、瘢痕激光治疗、激光磨削术、化学换肤术、连续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激光脱毛、药物导入调节肤质、皮肤妊娠纹、颈纹以及银屑病和顽固性湿疹的生物治疗等。还拥有银屑病、白癜风治疗的窄谱UVB治疗仪、带状疱疹高能红光治疗;肉毒杆菌注射除皱、胶原蛋白眼周注射以及娃娃针水光注射等;毛发头皮相关疾病治疗以及皮肤肿物手术切除。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本院区);周三、周四上午(东院区)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爱英 监制:彭雪征
2025.09
09
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 特应性皮炎——皮肤上的“顽固小怪兽”,你了解多少?
特应性皮炎也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特应性皮炎看似陌生,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皮肤病学界普遍的共识是:以往大家耳熟能详的“湿疹”,绝大部分就是特应性皮炎。如何正确认识特应性皮炎呢?应急总医院皮肤科廉琛医生来支招。 特应性皮炎会在任何年龄段发病,约50%的患者在1岁前发病,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到成年。 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患者往往长期遭受剧烈瘙痒、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等困扰。有些患者还合并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其它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长发育、学业、事业等造成影响。 虽然特应性皮炎不可“根治”,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长期、规范的管理,特应性皮炎是可控的。 “特应性”是什么意思? 老百姓常说的“过敏体质”可以理解为对“特应性”的一种通俗解释。“特应性”可以这样理解: •具有遗传倾向的特殊体质: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如果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食物过敏,孩子很可能也患上“特应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患有“特应性”疾病的个体接触一些外界普遍存在的无害物质(如牛奶、鸡蛋、花粉、尘螨)后,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易伴发其他特应性疾病:患者常先后或同时患有其他特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成为“特应性进程”。 特应性皮炎常见吗? 在全球范围内,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5%~20%,成人为6%~10%,还是相当常见的。 在中国,1~7岁大约每100个孩子中约有13个患病;成人当中每100个 成人约有5个患病。 特应性皮炎会遗传吗? 答案是肯定的。几乎所有的“特应性疾病”都有遗传倾向,特应性皮炎也不例外。 特应性皮炎曾被叫作“遗传过敏性湿疹”,由此也可看出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遗传性的特点。 研究显示,大约7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如果父母患有特应性皮炎,其孩子则有较高的概率患病。 父母一方患特应性皮炎,子女患病率为59%, 父母双方都患有特应性皮炎,子女患病率可高达81%。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应急总医院皮肤科就诊和咨询。 皮肤科咨询电话: 87994836(东院区) 87935478(本院区)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皮肤科 作者:廉琛 审核:刘爱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8
05
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牛皮癣”为何赖上你?皮肤科医生带你破解防治“密码”
“牛皮癣”是银屑病的俗称。银屑病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皮肤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部或全身分布。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防治银屑病呢?应急总医院皮肤科廉琛医生来支招。 银屑病常见吗? 我国调查数据显示,大概每200人中,可能有1名银屑病患者。在欧美国家,银屑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4%。总的来说,银屑病算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皮肤病。 为什么会得银屑病? 银屑病的确切病因还没完全弄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银屑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是银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约1/3的患者有银屑病家族史。 当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外伤、感染、药物等影响,免疫系统内一些细胞过度活化,分泌大量促炎因子,最终引发银屑病。 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外伤及某些药物,都可能诱发或者加重银屑病。对现代人而言,巨大的精神压力也是银屑病的一大发病原因。 银屑病一定会遗传吗? 银屑病有一定的遗传概率。有银屑病家族史的人患银屑病的概率高于无家族史的人,且一级亲属的遗传度高于二级亲属,单卵双生的发病风险较双卵双生高2~3倍。父母一方患有银屑病,其子女患病概率为20%,父母双方患有银屑病,则子女患病概率为65%。 简单来说,与银屑病患者血缘关系越近,发病可能性越大。 银屑病会自愈吗? 银屑病通常无法自愈。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皮肤病。银屑病作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以一旦发病,要做好长期管理的准备。 确实也有少数幸运者,某些轻度银屑病患者病情较轻,在短时间内皮损可以得到缓解,并且不再复发,看似得到了“根治”。 银屑病能根治吗? 很可惜,大部分患者不是“幸运者”,银屑病无法根治。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根治”银屑病的药物或方法,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银屑病患者千万不要相信“包治、根治”之类的偏方和谣言。 万幸的是,目前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能使银屑病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所以,银屑病患者一定尽早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避免上当受骗、避免偏方带来的副作用、避免耽误病情、尽早实现皮损消退。 应急总医院东院区皮肤科设有银屑病专病门诊,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和咨询。 皮肤科咨询电话: 87994836(东院区) 87935478(本院区)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皮肤科 作者:廉琛 审核:刘爱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8
05
汛期科普|“烂裆”对应的几种皮肤病及处理方法
2025.08
04
1 2
查看更多